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基督教大学“并校运动”的历史考察--以齐鲁大学为中心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7页
 一、 研究缘由和意义第8-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9-1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 研究方法第14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二) 历史研究法第14页
 四、 创新之处以及难点问题第14-15页
  (一) 创新之处第14-15页
  (二) 难点问题第15页
 五、 概念界定第15-16页
 六、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中国基督教大学“并校运动”的缘起第17-23页
 一、 “并校运动”的概况第17-19页
 二、 “并校运动”的外部原因第19-20页
  (一) 动荡的社会环境第19页
  (二) 激烈的学校竞争第19-20页
 三、 “并校运动”的内部原因第20-23页
  (一) 完善师资和课程的需要第20-21页
  (二) 推进中国“基督化”进程的需要第21-23页
第三章 中国基督教大学“并校运动”的形式、特征第23-30页
 一、 “并校运动”的形式第23-25页
  (一) 书院之间合并第23-24页
  (二) 男女校之间合并第24-25页
  (三) 专业之间合并第25页
 二、 “并校运动”的特征第25-30页
  (一) 时间长、次数多第25-26页
  (二) 过程艰难第26-28页
  (三) 决定权在差会第28-29页
  (四) 方式自下而上第29-30页
第四章 中国基督教大学“并校运动”的影响第30-37页
 一、 积极影响第30-35页
  (一) 规模扩大,提升办学层次第30-31页
  (二) 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第31-32页
  (三) 发挥优势,凸显学科特色第32-33页
  (四) 男女校合并,推动女子教育发展第33-34页
  (五) 完善了基督教教育体系第34-35页
 二、 消极影响第35-37页
  (一) 宗教色彩仍然较浓厚第35页
  (二) 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不少矛盾第35-37页
结语第37-40页
参考文献第40-46页
附录第46-49页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
下一篇: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模型研究--以S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