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声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提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听觉系统和听觉特性 | 第13-31页 |
·概述 | 第13页 |
·听觉系统 | 第13-16页 |
·听觉特性 | 第16-25页 |
·听域与等响曲线 | 第17-19页 |
·掩蔽效应 | 第19-23页 |
·特征频带和Bark 尺度 | 第23-25页 |
·傅氏变换理论 | 第25-28页 |
·周期序列与傅立叶级数 | 第26页 |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 第26-27页 |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快速算法FFT | 第27页 |
·与离散傅立叶变换有关的几个问题 | 第27-28页 |
·1/3 倍频程滤波器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声品质客观评价及其分析系统 | 第31-53页 |
·客观评价参数及数学模型 | 第31-42页 |
·响度 | 第31-38页 |
·尖锐度 | 第38-39页 |
·粗糙度 | 第39-41页 |
·波动强度 | 第41-42页 |
·某国产发动机声品质分析 | 第42-46页 |
·声品质客观评价分析系统 | 第46-51页 |
·系统结构 | 第46-47页 |
·系统功能及代码实现 | 第47-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声品质主观评价及其客观量化模型 | 第53-67页 |
·主观评价方法 | 第53-56页 |
·主观评价试验 | 第56-60页 |
·评价主体 | 第56页 |
·听音环境与设备 | 第56-57页 |
·试验流程与规范 | 第57-59页 |
·相关分析 | 第59-60页 |
·客观量化模型 | 第60-65页 |
·多元线性回归 | 第60-61页 |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 | 第61-6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2-64页 |
·模型的评价与检验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车内声品质分析与控制 | 第67-83页 |
·概述 | 第67-68页 |
·某型国产轿车车内声品质分析 | 第68-74页 |
·试验目的 | 第68页 |
·试验方案 | 第68-69页 |
·试验数据处理和结论 | 第69-74页 |
·车内声品质控制方案 | 第74-76页 |
·驻波管法测量吸声系数 | 第74-76页 |
·吸声材料的选择 | 第76页 |
·车内声品质改善 | 第76-82页 |
·心理声学参数的改善效果 | 第76-81页 |
·主观评价指数的改善效果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3-84页 |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摘要 | 第90-92页 |
ABSTRACT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