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MSC的简支梁振动的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引言 | 第8页 |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 第8-15页 |
·振动主动控制的原理 | 第8-9页 |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压电材料及压电驱动理论 | 第15-20页 |
·压电材料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压电陶瓷的基本性质 | 第16页 |
·压电效应及压电方程 | 第16-20页 |
·压电材料用于振动主动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页 |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简支梁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38页 |
·梁振动的基础理论 | 第22-27页 |
·梁的弯曲振动 | 第23-24页 |
·梁的自由振动 | 第24-25页 |
·固有频率与振型函数 | 第25-27页 |
·驱动器/传感器位置的设计 | 第27-30页 |
·驱动器/传感器的设计准则 | 第27-28页 |
·基于能量准则驱动器位置的设计 | 第28-30页 |
·位移传感器位置的设计 | 第30页 |
·简支梁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30-35页 |
·质量矩阵的确定 | 第31页 |
·刚度矩阵的确定 | 第31-33页 |
·阻尼矩阵的确定 | 第33-35页 |
·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的建立 | 第35-36页 |
·本章小节 | 第36-38页 |
第3章 简支梁的模态分析及固有频率的测定 | 第38-46页 |
·简支梁的模态分析 | 第38-41页 |
·梁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梁的固有频率分析 | 第39-40页 |
·梁的振型分析 | 第40-41页 |
·简支梁前三阶固有频率的实验测定 | 第41-43页 |
·一阶固有频率的测定 | 第41-42页 |
·二阶固有频率的测定 | 第42-43页 |
·三阶固有频率的测定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4章 控制律的设计 | 第46-56页 |
·常用控制方法分析 | 第46-50页 |
·特征结构配置法 | 第46页 |
·最优控制法 | 第46-47页 |
·自适应控制法 | 第47页 |
·模态控制法 | 第47-50页 |
·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法(IMSC)的设计 | 第50-55页 |
·模态坐标的提取 | 第50-53页 |
·模态控制位移增益与速度增益的确定 | 第53-54页 |
·模态控制力与实际控制力的转换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简支梁的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 第56-70页 |
·实验系统的建立 | 第56-58页 |
·控制力与驱动器输入等效电压关系的确定 | 第58-61页 |
·简支梁中间节点作用力与其位移关系的确定 | 第58-59页 |
·驱动器输入电压与中间节点位移关系的确定 | 第59-60页 |
·控制力与等效电压关系的确定 | 第60-61页 |
·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61-64页 |
·LabVIEW虚拟仪器的功能与特点 | 第61页 |
·控制程序及控制面板的设计 | 第61-64页 |
·初始扰动下,振动控制实验研究 | 第64-65页 |
·持续激励下,振动控制实验研究 | 第65-66页 |
·不同激振频率下,振动控制实验研究 | 第66-68页 |
·本章小节 | 第68-7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3页 |
·论文总结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摘要 | 第76-78页 |
ABSTRACT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