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人口发展、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关系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人口与环境关系研究的主要代表理论 | 第8-9页 |
·当代人口发展、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关系研究的主要热点 | 第9-11页 |
·吉林省人口发展、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问题 | 第11-14页 |
2 吉林省人口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第14-17页 |
·吉林省人口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吉林省人口发展趋势与预测 | 第15-17页 |
3 吉林省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28页 |
·近年来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成效及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7-20页 |
·自然保护区建设 | 第17页 |
·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建设 | 第17-18页 |
·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 | 第18页 |
·水资源保护 | 第18-19页 |
·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 第19页 |
·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 第19-20页 |
·吉林省资源、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及原因 | 第20-28页 |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 | 第20-23页 |
·森林资源状况及动态变化 | 第23-25页 |
·草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 | 第25-26页 |
·水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 | 第26-28页 |
4 人口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 第28-38页 |
·吉林省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几个重大关系问题分析 | 第28-31页 |
·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 第28页 |
·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沙化、盐碱化的关系 | 第28页 |
·水资源规划与环境的关系 | 第28-30页 |
·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 第30-31页 |
·吉林省1983-2003 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 第31-38页 |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吉林省近20 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吉林省生态赤字的动态变化与分析 | 第36页 |
·减缓吉林省生态赤字的基本对策 | 第36-38页 |
5 吉林省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 第38-63页 |
·重点解决好人口发展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 第38-41页 |
·解决好人口数量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第38-39页 |
·解决人口素质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第39-40页 |
·解决好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第40-41页 |
·努力消除资源与环境政策边缘化,进行相应政策变革 | 第41-46页 |
·现有资源与环境政策边缘化及基本特征 | 第41-43页 |
·现有资源、环境政策变革的建议 | 第43-46页 |
·努力减少生态赤字、缓解人口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 第46-51页 |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的政策 | 第46-47页 |
·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 第47-49页 |
·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工业污染,发展生态农业 | 第49-50页 |
·继续抓好重点地区、特别是西部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 | 第50-51页 |
·推进与发展循环经济,减轻人口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 第51-59页 |
·深刻把握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实质 | 第51页 |
·围绕重点产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企业群 | 第51-52页 |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 第52-54页 |
·努力发展生态型现代集约化可持续农业 | 第54-55页 |
·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中水利用率 | 第55-57页 |
·努力提高各类资源的再利用率 | 第57-58页 |
·逐步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58-59页 |
·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 第59-63页 |
·中部城市群的资源、环境保护战略对策 | 第59-60页 |
·东部城镇化发展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 第60-61页 |
·西部城镇化发展的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对策 | 第61-63页 |
6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摘要 | 第68-71页 |
ABSTRACT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