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坡地果园主要非点源污染物输移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1-20页 |
·坡地非点源污染物输移途径 | 第11-12页 |
·坡地非点源污染物输移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坡地非点源污染物预测模型 | 第14-20页 |
·研究内容及路线 | 第20-21页 |
·论文创新 | 第21-22页 |
2 试验设计 | 第22-31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区域位置 | 第22页 |
·地形地貌 | 第22页 |
·气候特点 | 第22-23页 |
·土壤状况 | 第23页 |
·果园情况 | 第23页 |
·试验内容设计 | 第23-27页 |
·研究污染物的选择 | 第23-24页 |
·降雨强度的选择 | 第24页 |
·施肥量的选择 | 第24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4-26页 |
·试验土槽的设计 | 第26-27页 |
·人工降雨设备 | 第27页 |
·室内理化分析设备 | 第27页 |
·试验过程 | 第27-31页 |
·试验用土的准备 | 第27-28页 |
·径流过程的样品采集和测定 | 第28-29页 |
·试验流程图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与模型建立 | 第30-31页 |
3 渭北坡地果园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 第31-36页 |
·坡地果园土壤侵蚀机理 | 第31-32页 |
·径流模数动态变化 | 第32-33页 |
·输沙模数动态变化 | 第33-34页 |
·水蚀条件下坡地土壤侵蚀模型预测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4 渭北坡地果园氮素污染物输移模型 | 第36-48页 |
·渭北坡地果园氮素污染物输移特征分析 | 第36-39页 |
·氮素污染物的迁移方式 | 第36页 |
·径流样中氮素浓度动态变化 | 第36-38页 |
·泥沙样中氮素含量动态变化 | 第38-39页 |
·氮素在不同施肥强度下的输移特征 | 第39页 |
·渭北坡地果园氮素污染物输移模型 | 第39-45页 |
·径流样中氮素输移模型 | 第39-41页 |
·泥沙样中氮素输移模型 | 第41-43页 |
·水蚀条件下氮素流失量输移模型 | 第43-44页 |
·水蚀条件下坡地氮素污染物输移模型预测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8页 |
5 渭北坡地果园磷素污染物输移模型 | 第48-60页 |
·渭北坡地果园磷素污染物输移特征分析 | 第48-51页 |
·磷素污染物的迁移方式 | 第48-49页 |
·径流样中磷素浓度动态变化 | 第49-50页 |
·泥沙样中磷素含量动态变化 | 第50-51页 |
·磷素在不同施肥强度下的输移特征 | 第51页 |
·渭北坡地果园磷素污染物输移模型 | 第51-57页 |
·径流样中磷素输移模型 | 第51-53页 |
·泥沙样中磷素输移模型 | 第53-54页 |
·水蚀条件下磷素流失量输移模型 | 第54-55页 |
·水蚀条件下坡地磷素污染物输移模型预测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60页 |
6 渭北坡地果园重金属污染物镉的输移模型 | 第60-72页 |
·渭北坡地果园重金属污染物镉的输移特征分析 | 第60-63页 |
·果园重金属镉的来源及危害 | 第60-61页 |
·径流样中镉浓度的动态变化 | 第61-62页 |
·泥沙样中镉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62-63页 |
·重金属镉在不同施肥强度下的输移特征 | 第63页 |
·渭北坡地果园重金属污染物镉的输移模型 | 第63-69页 |
·径流样中重金属镉输移模型 | 第63-65页 |
·泥沙样中重金属镉输移模型 | 第65-66页 |
·水蚀条件下重金属镉流失量输移模型 | 第66-67页 |
·水蚀条件下坡地重金属镉输移模型预测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2页 |
7 渭北坡地果园重金属污染物铬的输移模型 | 第72-84页 |
·渭北坡地果园重金属污染物铬的输移特征 | 第72-75页 |
·果园重金属铬的来源及影响 | 第72-73页 |
·径流样中铬浓度的动态变化 | 第73-74页 |
·泥沙样中铬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74-75页 |
·重金属铬在不同施肥强度下的输移特征 | 第75页 |
·渭北坡地果园重金属总铬输移模型 | 第75-81页 |
·径流样中重金属铬输移模型 | 第75-77页 |
·泥沙样中重金属铬输移模型 | 第77-78页 |
·水蚀条件下重金属铬流失量输移模型 | 第78-79页 |
·水蚀条件下坡地重金属铬输移模型预测 | 第79-81页 |
·小结 | 第81-84页 |
8 结论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建议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附录 | 第93-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