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2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及控制方法 | 第12-22页 |
|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危害 | 第12-15页 |
| ·一氧化碳(CO)的危害 | 第12-13页 |
| ·氮氧化合物(NOx)的危害 | 第13-14页 |
| ·碳氢化合物(HC)的危害 | 第14-15页 |
|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 第15-18页 |
| ·一氧化碳(CO)的生成机理 | 第15-16页 |
| ·碳氢化合物(HC)的生成机理 | 第16-17页 |
| ·氮氧化合物(NOx)的生成机理 | 第17-18页 |
|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方法 | 第18-21页 |
| ·机内控制法 | 第19-20页 |
| ·机外控制法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在用汽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物检测标准及测试方法 | 第22-36页 |
| ·在用汽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物检测标准 | 第22-25页 |
| ·国外检测标准 | 第22-24页 |
| ·国内检测标准 | 第24-25页 |
| ·在用汽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 | 第25-35页 |
| ·无负荷法 | 第25-27页 |
| ·有负荷法 | 第27-33页 |
| ·车载诊断系统 | 第33页 |
| ·遥感测试法 | 第33-34页 |
| ·各种检测方法比较与选择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南京市在用汽油车环保检测标准、方法和要求 | 第36-48页 |
| ·南京市在用汽油车环保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 | 第36-38页 |
| ·GB18285-2005中规定的在用汽油车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 | 第36-37页 |
| ·DB32/966-2006中规定的南京市在用汽油车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 | 第37-38页 |
| ·南京市环保检测设备要求 | 第38-41页 |
| ·底盘测功机 | 第39-40页 |
| ·尾气分析仪 | 第40-41页 |
| ·南京市在用汽油车环保检测方法及过程分析 | 第41-47页 |
| ·双怠速法检测全时四驱汽油车 | 第41-43页 |
| ·ASM稳态工况法检测轻型汽油车 | 第43-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在用汽油车排放污染物超标分析与控制 | 第48-70页 |
| ·南京市在用汽油车环保检测不合格现状 | 第48-49页 |
| ·在用汽油车排放超标常见原因分析及控制 | 第49-58页 |
| ·CO超标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控制 | 第50-54页 |
| ·HC超标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控制 | 第54-56页 |
| ·NOx超标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控制 | 第56-58页 |
| ·在用汽油车排放超标控制实例分析 | 第58-69页 |
| ·CO排放超标控制实例分析 | 第59-62页 |
| ·HC排放超标控制实例分析 | 第62-63页 |
| ·NOx排放超标控制实例分析 | 第63-65页 |
| ·两种以上排放物均超标控制实例分析 | 第65-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6.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详细摘要 | 第73-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