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六、研究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在线教育企业品牌概述 | 第18-21页 |
第一节 在线教育企业及其品牌的内涵 | 第18-19页 |
一、在线教育企业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在线教育企业品牌的内涵 | 第19页 |
第二节 在线教育企业品牌的特点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在线教育企业品牌价值的形成过程 | 第20-21页 |
一、在线教育企业品牌价值创造 | 第20页 |
二、在线教育企业品牌价值传播 | 第20页 |
三、在线教育企业品牌价值维护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主要品牌资产评估方法分析比较 | 第21-28页 |
第一节 基于财务会计要素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 第21-22页 |
一、成本法 | 第21页 |
二、市场法 | 第21页 |
三、收益法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基于财务和市场要素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 第22-25页 |
一、Interbrand模型 | 第22-24页 |
二、世界品牌实验室法 | 第24-25页 |
三、金融世界法 | 第25页 |
第三节 基于消费者要素的评估方法 | 第25-26页 |
一、品牌价值十要素模型 | 第25-26页 |
二、基于消费者的品牌价值模型 | 第26页 |
三、忠诚因子法 | 第26页 |
第四节 评估方法评析 | 第26-28页 |
一、主要评估方法在在线教育企业品牌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26-27页 |
二、选择Interbrand法进行修正的原因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在线教育企业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28-38页 |
第一节 品牌收益的修正 | 第28-31页 |
一、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修正 | 第28页 |
二、品牌作用指数的修正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品牌强度的修正 | 第31-38页 |
一、建立品牌强度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35页 |
二、品牌强度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沪江品牌价值评估 | 第38-50页 |
第一节 沪江公司概述 | 第38页 |
第二节 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38-40页 |
第三节 沪江品牌资产现状分析 | 第40-42页 |
一、品牌认知 | 第40-41页 |
二、品牌形象 | 第41页 |
三、品牌联想 | 第41页 |
四、品牌忠诚度 | 第41-42页 |
五、附着在品牌的其他资产 | 第42页 |
第四节 沪江品牌价值评估 | 第42-48页 |
一、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确定 | 第42-43页 |
二、品牌作用指数的确定 | 第43-46页 |
三、品牌强度的确定 | 第46-48页 |
四、沪江品牌价值的确定 | 第48页 |
五、沪江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分析 | 第48页 |
第五节 提升沪江品牌资产价值的建议 | 第48-50页 |
一、提高自有课程质量 | 第49页 |
二、打造优秀教师品牌 | 第49页 |
三、拓展品牌传播途径 | 第49页 |
四、增强品牌保护意识 | 第49-5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一、结论 | 第50页 |
二、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