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引言 | 第7-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二)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 第9-11页 |
(三) 本文的逻辑结构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二、网络文学的界定、类型与特征 | 第13-20页 |
(一) 网络文学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 网络文学的类型 | 第14-17页 |
(三) 网络文学的特征 | 第17-20页 |
三、读者的认识与读者群的界定 | 第20-25页 |
(一) 从接受心理看读者的追风阅读、追风创作 | 第20-21页 |
(二) 从接受方式看多媒介下的读者群 | 第21-23页 |
(三) 从期待视野看读者群对网络文学的"期待" | 第23-25页 |
四、当代传媒语境下的网络文学创作与读者的关系 | 第25-33页 |
(一) 创作与阅读的群体性 | 第25-26页 |
(二) 主受体的双重肯定性 | 第26-27页 |
(三) 关系模式的变动性 | 第27-29页 |
(四) 生产与消费的自由性 | 第29-31页 |
(五) 创作的合作性 | 第31-33页 |
五、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读者介入方式 | 第33-40页 |
(一) 读者对创作的直接参与——直接接入 | 第33-35页 |
(二) 众声喧哗的网络评论——间接介入 | 第35-37页 |
(三) 创作主体视野中的"读者"预设——读者的被动介入 | 第37-40页 |
六、读者介入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 | 第40-57页 |
(一) 迎合读者----网络文学的"狂欢化" | 第40-42页 |
(二) 迎合市场----文学麦当劳化的生产 | 第42-44页 |
(三) 多重读者的整合----网路文学产业化发展机制的逐步建立 | 第44-47页 |
(四) 读者欣赏的解放与还原----网络文学创作的多样与解放 | 第47-50页 |
(五) "作者悬置"----文学主体论的疑问 | 第50-52页 |
(六) 文学批评的嬗变-----网络文学创作的生命力 | 第52-54页 |
(七) 介入式创作----构建新的文学观念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