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国内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及其界定 | 第16-21页 |
| ·城市边缘区概念 | 第16-17页 |
| ·国外关于城市边缘区的概念 | 第16-17页 |
| ·国内关于城市边缘区概念 | 第17页 |
| ·城市边缘区功能分析 | 第17-18页 |
| ·城市边缘区的划分 | 第18-19页 |
| ·广州市城市边缘区的划分 | 第19-21页 |
| ·历史上广州市城市边缘区的划分 | 第19页 |
| ·本文关于广州市城市边缘区的划分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7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4页 |
| ·地理位置及基本概况 | 第21-22页 |
| ·自然条件 | 第22-23页 |
| ·研究区社会经济状况 | 第23-24页 |
| ·土地利用状况 | 第2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 | 第27-30页 |
| ·遥感数据源和相关资料 | 第27页 |
|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7-29页 |
| ·几何粗校正及辐射校正 | 第27-28页 |
| ·几何精校正 | 第28页 |
| ·数据融合 | 第28-29页 |
| ·研究区的提取 | 第29-30页 |
| 第五章 广州市番禺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 | 第30-37页 |
| ·分类体系的确定 | 第30-31页 |
| ·土地利用分类原则 | 第30-31页 |
| ·分类系统及编码 | 第31页 |
| ·基于LBV 变换的监督分类 | 第31-35页 |
| ·LBV 变换原理 | 第31-33页 |
| ·LBV 的基本特征 | 第33-34页 |
| ·特征提取 | 第34页 |
| ·训练样本的选取 | 第34页 |
| ·执行监督分类 | 第34-35页 |
| ·精度评价 | 第35页 |
| ·分类后处理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六章 GIS 支持下的番禺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 第37-56页 |
| ·番禺区土地利用分析 | 第37-47页 |
| ·番禺区土地资源数量和结构变化 | 第37-38页 |
| ·番禺区土地利用流向分析 | 第38-42页 |
|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 第42页 |
|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 第42-43页 |
| ·土地利用耗减度(LUC)和土地利用开发度(LUD) | 第43-44页 |
|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 第44-46页 |
| ·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 | 第46-47页 |
| ·番禺区建设用地专题分析 | 第47-51页 |
| ·建设用地扩展分析 | 第47-49页 |
| ·道路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广州市辐射作用对建设用地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番禺区土地利用驱动机制分析 | 第51-53页 |
| ·建设用地流转分析及驱动机制 | 第51-52页 |
| ·耕地、园地、水域流转分析及驱动机制 | 第52-53页 |
| ·林地、未利用地流转分析及驱动机制 | 第53页 |
| ·番禺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 第53-56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56-58页 |
|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图 | 第63-66页 |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和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