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5页 |
一、研究源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 第10-12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二) 研究工具 | 第12页 |
三、研究框架和研究创新 | 第12-15页 |
(一)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二) 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一) 领导 | 第15-16页 |
(二) 学术领导 | 第16-18页 |
二、研究回顾 | 第18-23页 |
(一)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概述 | 第18-19页 |
(二) 基层学术领导研究述评 | 第19-21页 |
(三) 身份建构理论概述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基层学术领导的身份困境 | 第23-31页 |
一、“学而优则仕”的无奈 | 第23-27页 |
(一) 学术权力让位行政权力 | 第23-24页 |
(二) “学而优则仕”的无奈和道德辩解 | 第24-27页 |
二、“双肩挑”领导的身份困境 | 第27-31页 |
(一) “双肩挑”领导的角色冲突 | 第27-29页 |
(二) 学术领导的身份困境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现实情境中基层学术领导角色 | 第31-47页 |
一、基层学术领导的现实情境 | 第31-39页 |
(一) 外部情境 | 第31-35页 |
(二) 内部情境 | 第35-39页 |
二、基层学术领导角色 | 第39-47页 |
(一) 榜样模范 | 第40-41页 |
(二) 战略制定者(strategy maker)和愿景(vision)构建者 | 第41-42页 |
(三) 资源斗士(resource warrior) | 第42页 |
(四) 氛围调节者(climate regulator) | 第42-43页 |
(五) 导师 | 第43-45页 |
(六) 外交官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成为基层学术领导 | 第47-57页 |
一、基层学术领导类型 | 第47-49页 |
二、基层学术领导身份发展情境 | 第49-51页 |
三、身份形成过程模型 | 第51-53页 |
四、基层学术领导身份形成 | 第53-57页 |
(一) 初始阶段:“青椒” | 第53-54页 |
(二) 进阶阶段:“学术新锐” | 第54页 |
(三) 成熟阶段:“学术中坚” | 第54-55页 |
(四) 后成熟阶段:“大师”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60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一) 研究不足 | 第58-59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一、中文文献 | 第60-63页 |
二、英文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附录A:研究邀请函 | 第65-66页 |
附录B:访谈同意书 | 第66-67页 |
附录C:访谈提纲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