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研究现状第14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研究框架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风景名胜区文献综述第18-36页
   ·风景名胜区概况第18-24页
     ·风景名胜区的定义、历史发展过程与发展动因第18-19页
     ·风景资源第19-22页
     ·风景名胜区发展现状第22-24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概况第24-26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含义与目的第24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历程第24-25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组成体系第25-26页
   ·世界自然保护地系统与国家公园系统第26-31页
     ·世界自然保护地系统第26-27页
     ·国家公园保护体系第27-31页
   ·中国自然保护地系统第31-35页
     ·中国自然保护地系统组成第31页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第31-33页
     ·风景名胜区与其他保护地类别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保护培育规划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第36-47页
   ·遗产保护基本理论第36-40页
     ·中国传统的遗产保护观点——山水文化观第36-37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7-38页
     ·遗产原真性、原整性理论第38-40页
   ·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生态规划第40-43页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原理第40-43页
     ·景观生态规划第43页
   ·GIS技术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第43-46页
     ·GIS技术在支持规划决策方面的功能第44-45页
     ·GIS技术在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第45页
     ·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中GIS技术的应用现状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研究第47-69页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及主要问题第47-57页
     ·“保护培育”(Conservation)的基本含义第47页
     ·保护培育规划的发展历史第47-49页
     ·保护培育规划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方法第49-52页
     ·景源评价在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及局限性第52-54页
     ·保护培育规划与保护分区第54-56页
     ·保护培育规划与资源分类管理第56-57页
     ·目前保护培育规划主要问题小结第57页
   ·案例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及地区保育规划第57-68页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分区及资源管理规划第57-64页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管理分区及资源管理规划第64-67页
     ·生物圈保护区分区及资源管理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体系研究第69-104页
   ·明确保育目标与保育原则,加强保育观念第69-71页
     ·加强“保护第一”的观念,明确保护培育规划在总体规划中的核心地位第69页
     ·保护培育规划体系建构第69-71页
     ·保护培育规划的基本理念与原则第71页
   ·风景资源保育目标体系规划第71-74页
     ·终极目标第72页
     ·资源保护长期目标第72-74页
     ·资源保护近期目标第74页
   ·资源调查与资料收集、相关分析第74-76页
     ·资源调查与资料收集第74-75页
     ·前期相关分析第75-76页
   ·完善风景资源评价体系,建立景源评价数据库第76-80页
     ·风景资源评价体系与保护级别第76-79页
     ·GIS技术在资源评价中的运用第79-80页
     ·建立风景资源数据库,及时了解景源动态第80页
   ·保护分区第80-91页
     ·保护分区的目的及原则第80-81页
     ·保护分区范围的界定方法第81-82页
     ·风景名胜区保护分区模式及控制要素第82-90页
     ·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保护与管理第90-91页
     ·分区监测指标和标准第91页
   ·资源分类保护与管理规划第91-99页
     ·自然资源分类与保护管理第91-93页
     ·人文资源分类与保护管理第93-9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与管理第95-96页
     ·环境保护与管理第96-99页
   ·保护培育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协调第99-100页
     ·保护培育规划与风景游赏规划的协调第99页
     ·保护培育规划与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协调第99-100页
     ·保护培育规划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的协调第100页
   ·规划实施监督反馈体系第100-103页
     ·制定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第100-101页
     ·GIS技术在资源监测中的运用第101-102页
     ·寻找法律依据,为资源保护提供坚实的后盾第102-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案例分析——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为例第104-121页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概述第104页
   ·分区规划第104-110页
     ·分区分类第104-106页
     ·分区定义、管理目标第106-110页
   ·保护培育规划第110-121页
     ·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规划第110-118页
     ·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规划第118-121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21-123页
   ·总结第121页
   ·展望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6页
附录一 风景名胜区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第126-128页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第126页
 规范性文件第126-127页
 国际公约第127-128页
附录二 第四章 保护(《风景名胜区条例》)第128-130页
附录三 图表索引第130-132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城市设计的中心商务区实施状况研究--以上海陆家嘴地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GIS的中小学布局选址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