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紫花苜蓿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相关研究 | 第10-15页 |
·影响紫花苜蓿组织培养的因素 | 第10-13页 |
·紫花苜蓿组织培养途径 | 第13-15页 |
·其他条件的影响 | 第15页 |
·苜蓿遗传转化研究 | 第15-23页 |
·苜蓿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 第15页 |
·苜蓿遗传转化方法 | 第15-19页 |
·苜蓿遗传转化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9-23页 |
·HAL1 基因转化研究 | 第23-24页 |
·耐盐基因的研究意义 | 第23页 |
·提高植物抗盐性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HAL1 基因转化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紫花苜蓿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研究 | 第25-3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材料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7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27-30页 |
·预处理对紫花苜蓿下胚轴培养特性的影响 | 第27页 |
·诱导培养基对紫花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特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分化培养基对紫花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分化特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基因型对紫花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特性的影响 | 第29页 |
·蔗糖质量浓度对紫花苜蓿下胚轴分化特性的影响 | 第29页 |
·紫花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分化及成苗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紫花苜蓿转化因素的研究 | 第32-3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材料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33-35页 |
·紫花苜蓿北极星对Kan 浓度敏感性试验 | 第33-34页 |
·生根过程中Kan 浓度的确定 | 第34页 |
·Amp 对农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34页 |
·Amp 对紫花苜蓿北极星下胚轴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农杆菌介导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与分子检测 | 第36-4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6-40页 |
·材料 | 第36-37页 |
·方法 | 第37-40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40-45页 |
·农杆菌介导紫花苜蓿北极星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40-44页 |
·转化植株的获得及检测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8页 |
·预培养时间对紫花苜蓿下胚轴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5页 |
·共培养时间对紫花苜蓿北极星下胚轴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5页 |
·菌液浓度及侵染时间对紫花苜蓿北极星下胚轴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抗生素浓度对紫花苜蓿下胚轴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6页 |
·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对紫花苜蓿下胚轴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6页 |
·脱菌方式对紫花苜蓿下胚轴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6-47页 |
·选择方法和选择时间对紫花苜蓿北极星下胚轴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英文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