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21页 |
| ·甲烷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8-10页 |
| ·甲烷产生的机理及测定方法 | 第10-17页 |
| ·甲烷产生机理 | 第10-12页 |
| ·甲烷测定方法 | 第12-17页 |
| ·放牧动物采食量及采食植物学组成的研究 | 第17-19页 |
| ·放牧动物采食量的研究 | 第17-18页 |
| ·放牧动物采食植物学组成的研究 | 第18-19页 |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 2 试验研究 | 第21-64页 |
| ·甲烷产生量体内外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21-36页 |
| ·SF_6示踪技术测定内蒙古白绒山羊甲烷产生量 | 第21-30页 |
| ·5种草样甲烷产生量体内外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30-36页 |
| ·放牧绒山羊采食量及采食植物组成的研究 | 第36-59页 |
| ·不同放牧期牧草营养及载畜量变化 | 第36-45页 |
| ·放牧绒山羊采食植物学组成的研究 | 第45-55页 |
| ·放牧绒山羊采食量的测定 | 第55-59页 |
| ·放牧白绒山羊甲烷产生量的测定 | 第59-64页 |
| ·引言 | 第59-6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 第64-69页 |
| ·论文的总体讨论 | 第64-67页 |
| ·对放牧绒山羊甲烷产生量的讨论 | 第64页 |
| ·对不同放牧期采食量及采食植物组成对甲烷产生量的分析讨论 | 第64-66页 |
| ·SF_6示踪技术、链烷烃技术和IVGPT 研究放牧动物甲烷产生量的讨论 | 第66-67页 |
| ·论文的总体结论 | 第67-68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8页 |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