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杨柳枝》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1页
 一、 研究概论第9-10页
 二、研究范围、方法及内容第10-11页
一、曲名辨析第11-16页
 (一) 《杨柳枝》与《柳枝词(辞)》第11-12页
 (二) 《杨柳枝》与《折杨柳》、《杨柳歌》第12-14页
 (三) 《杨柳枝》的其它别名第14-16页
二、曲调研究第16-30页
 (一) 乐类第16页
 (二) 乐器第16-19页
  1. 弹拨乐器第16-17页
  2. 管吹乐器第17-19页
 (三) 曲调风格第19-20页
 (四) 歌舞表演情况第20-26页
  1. 歌第21-22页
   (1) 节拍第21-22页
   (2) 遍头第22页
   (3) 对唱第22页
   (4) “多情”第22页
  2. 舞第22-24页
   (1) 舞带第23页
   (2) 舞袖第23-24页
  3. 《杨柳枝》的表演者第24-26页
   (1) 白居易的家伎第24-25页
   (2) 周德华及其他第25-26页
 (五) 唐、五代《杨柳枝》的流传情况第26-30页
  1. 宫廷之中第26-27页
  2. 士大夫酒宴之上第27-28页
  3. 佛教场合及其他第28-30页
三、曲辞特点第30-40页
 (一) 曲辞主题第30-31页
 (二) 体式特点第31-33页
 (三) 曲辞风格第33页
 (四) 文学特点第33-40页
  1. 抒情模式第34页
  2. 意象与意境特征第34-35页
  3. 惯用内容第35-40页
   (1) 与地点有关的惯用内容第35-37页
   (2) 与人物有关的惯用内容第37-40页
四、唐代以后《杨柳枝》的流传情况第40-48页
 (一) 宋代第40-41页
 (二) 金代第41-42页
 (三) 元代第42-43页
 (四) 明代第43-44页
 (五) 清代第44-48页
  1. 文人化第45页
  2. 民歌化第45页
  3. 曲辞内容中的宗教色彩第45-46页
  4. 小说中的运用第46-47页
  5. 题画第47页
  6. 纪事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一 历代作品统计表(齐、杂言体作品共 789 首)第50-62页
 表 1 齐言体(七言四句体)(共 644 首)第50-57页
 表 2 杂言体(共 145 首)第57-62页
附录二 增补唐、五代作品第62-66页
后记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玄集》与姚合的诗歌批评研究
下一篇:陈基文学思想二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