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9-10页 |
·多阶存储技术及其对纠错方案的性能要求 | 第10-12页 |
·信道FEC 性能的仿真、理论分析与实验方法获取方法 | 第12-16页 |
·物理模型仿真 | 第12-15页 |
·随机过程分析 | 第15-16页 |
·Markov 模型分类及其在纠错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Markov 模型的分类 | 第16-18页 |
·Markov 模型在纠错码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光存储纠错方案的设计方法研究 | 第21-32页 |
·光存储纠错格式的设计要素 | 第21-23页 |
·DVD 和BD 标删策略分析 | 第23-24页 |
·纠错格式性能分析 | 第24-28页 |
·DVD 和BD 纠正随机错误能力 | 第24-27页 |
·BD 在随机噪声背景下纠突发错误能力 | 第27-28页 |
·不同类型错误下纠错码性能的仿真比较 | 第28-30页 |
·BD 译码器纠错策略优化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HRD 纠错格式设计 | 第32-45页 |
·整体构成 | 第32-34页 |
·用户数据与用户码 | 第34-38页 |
·双重码 | 第38-43页 |
·简介 | 第38页 |
·地址码和用户保留数据 | 第38-40页 |
·数据预交织 | 第40页 |
·双重码纠错编码 | 第40-42页 |
·交织与重排 | 第42-43页 |
·ECC 块的构成 | 第43页 |
·纠错方案与性能对比 | 第43-45页 |
第4章 突发噪声信道的模型 | 第45-57页 |
·Markov 模型的相关理论 | 第45-48页 |
·Markov 模型与隐Markov 模型(HMM) | 第45-47页 |
·Markov 模型在信道建模中的应用概述 | 第47-48页 |
·Gilbert 模型及等效 | 第48-49页 |
·Gilbert 模型的扩展 | 第49-51页 |
·高阶Markov 模型 | 第49页 |
·状态转移受限Markov 模型 | 第49-51页 |
·HMM 的状态分解与等效 | 第51页 |
·Fritchman 模型 | 第51-55页 |
·模型介绍 | 第51-52页 |
·特征分布推导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信道Markov 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57-80页 |
·等效模型 | 第58-61页 |
·存在性 | 第58-60页 |
·等效性 | 第60-61页 |
·拟合方法 | 第61-65页 |
·拟合算法求解信道等效模型 | 第62-63页 |
·求解流程 | 第63-65页 |
·优化方法 | 第65-72页 |
·概率计算——前向、后向算法 | 第65-67页 |
·迭代优化——Baum-Welch 算法 | 第67-70页 |
·Baum-Welch 算法针对长序列的改进[42,46,47] | 第70-72页 |
·算法实践 | 第72-78页 |
·模型等效性的验证 | 第73-74页 |
·模型求解的实例与分析 | 第74-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6章 多阶光存储信道误码建模与应用 | 第80-98页 |
·多阶光存储信道 | 第80-84页 |
·信道噪声分析 | 第81页 |
·信道的传输符号与纠错符号 | 第81-84页 |
·信道建模实例 | 第84-88页 |
·多阶光存储信道模型的参数求解 | 第84-86页 |
·模型统计参数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86-88页 |
·Markov 信道模型在纠错系统中的应用 | 第88-96页 |
·理论公式推导 | 第88-93页 |
·光盘纠错格式在多阶信道中的评估与设计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8-100页 |
·工作总结 | 第98-99页 |
·展望与提高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