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生物传感器的概述 | 第14-17页 |
·生物传感器历史发展 | 第14页 |
·生物传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5页 |
·生物传感器组分固定化方法 | 第15-17页 |
·纳米金的概述 | 第17-18页 |
·信号放大技术的概述 | 第18-21页 |
·酶催化信号放大技术 | 第18页 |
·纳米材料信号放大技术 | 第18-20页 |
·其他信号放大技术 | 第20-21页 |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的概述 | 第21页 |
·C-Myc 蛋白检测的意义 | 第21-23页 |
·Myc 基因的有关概述 | 第21-22页 |
·C-Myc 癌基因与人类肿瘤 | 第22页 |
·C-Myc 蛋白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构思 | 第23-25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23页 |
·本论文的构思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基于双抗体夹心传感膜的信号增强方法用于致癌基因 c-Myc 蛋白的检测 | 第25-36页 |
·前言 | 第25-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7页 |
·电极预处理 | 第27-28页 |
·自组装传感膜的制备与电极测试 | 第2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8-35页 |
·金电极结合 C-Ab1 最优条件 | 第28-30页 |
1. 最佳pH值的选择 | 第29页 |
2. C-Ab1最佳浓度的选择 | 第29页 |
3. C-Ab1最佳培育时间的选择 | 第29-30页 |
·双抗体夹心法信号增强机理解释 | 第30-31页 |
·电极响应性能 | 第31-32页 |
·干扰物质的检测 | 第32-33页 |
·重现性的测定 | 第33-34页 |
·稳定性的测定 | 第34页 |
·再生性的测定 | 第34-35页 |
·回收率的测定与分析应用 | 第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纳米金标记二抗夹心传感膜的信号增强方法 | 第36-46页 |
·前言 | 第3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GNPs 标记 C-Ab2 | 第38页 |
·生物传感膜的制备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GNPs 的表征 | 第39-40页 |
·金电极结合 C-Ab1 最优条件考察 | 第40页 |
·信号增强机理解释 | 第40-41页 |
·c-Myc 蛋白的检测 | 第41-42页 |
·干扰物质的检测 | 第42-43页 |
·重现性的测定 | 第43-44页 |
·稳定性的测定 | 第44页 |
·再生性的测定 | 第44页 |
·回收率的测定与分析应用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纳米金基底增强与标记二抗夹心传感膜的信号增强方法 | 第46-55页 |
·前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自组装传感膜的制备与电极测试 | 第46-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金电极结合 C-Ab1 最优条件 | 第48-49页 |
·识别机理分析 | 第49-51页 |
·c-Myc 蛋白检测 | 第51页 |
·干扰物质的检测 | 第51-52页 |
·稳定性的测定 | 第52-53页 |
·重现性的测定 | 第53页 |
·回收率的测定与分析应用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摘要 | 第79-81页 |
ABSTRACT | 第8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