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DP通信的感应电机调速方法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工业以太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工业以太网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 ·工业以太网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SVPWM调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 2 以太网协议分析 | 第17-25页 |
| ·以太网网络协议体系结构 | 第17-18页 |
|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第18-19页 |
| ·网络层 | 第19-21页 |
| ·网际协议IP | 第19-20页 |
| ·地址解析协议ARP | 第20-21页 |
| ·传输层 | 第21-24页 |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 第22-24页 |
| ·传输控制协议TCP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电机优化调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25-35页 |
| ·电压空间矢量PWM原理分析 | 第25-29页 |
| ·SVPWM电压利用率 | 第29-30页 |
| ·SVPWM调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30-34页 |
| ·连续空间矢量PWM | 第30-31页 |
| ·不连续空间矢量PWM | 第31-32页 |
| ·开关损耗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 ·电流谐波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 ·进一步降低开关损耗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5-49页 |
| ·网络化交流调速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35-36页 |
| ·控制电路设计 | 第36-41页 |
| ·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 | 第36-37页 |
| ·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 ·以太网控制器CS8900 | 第38-39页 |
| ·通信控制电路设计 | 第39-41页 |
| ·逆变器硬件设计 | 第41-45页 |
| ·主电路模块设计 | 第41-43页 |
| ·检测电路设计 | 第43-45页 |
| ·显示电路设计 | 第45-49页 |
| ·CPLD辅助控制电路 | 第45-46页 |
| ·CPLD片选译码控制 | 第46-47页 |
| ·CPLD人机接口控制 | 第47-49页 |
| 5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9-57页 |
| ·UDP通信软件设计 | 第49-52页 |
| ·以太网底层驱动的实现 | 第49页 |
| ·CS8900A的初始化 | 第49-50页 |
| ·CS8900A的寄存器配置 | 第50-51页 |
| ·CS8900A的发送驱动 | 第51页 |
| ·CS8900A的接收驱动 | 第51-52页 |
| ·电机控制软件设计 | 第52-55页 |
| ·事件管理器的配置 | 第52-53页 |
| ·电机控制软件设计 | 第53-55页 |
| ·数据交互软件设计 | 第55页 |
| ·显示部分软件设计 | 第55-57页 |
| 6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57-73页 |
| ·UDP通信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底层驱动及相关协议的实现 | 第59-65页 |
| ·ARP请求与应答 | 第59-61页 |
| ·UDP数据报的接收 | 第61-63页 |
| ·UDP数据报的发送 | 第63-65页 |
| ·电机控制实验结果分析 | 第65-71页 |
| ·连续SVPWM调制方法的实验波形 | 第66-67页 |
| ·不连续SVPWM调制方法实验波形 | 第67-71页 |
| ·电机状态转换过程 | 第71-73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总结 | 第73-74页 |
|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附录A | 第77-79页 |
| 作者简历 | 第79-8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