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公益诉讼概念的界定分析 | 第10-17页 |
·西方的法学史上对公共利益界定的探索 | 第10-11页 |
·公共利益“否认说” | 第10页 |
·公共利益“正义说” | 第10页 |
·公共利益“共同利益说” | 第10-11页 |
·我国对公共利益理论的探索 | 第11-14页 |
·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 第11-13页 |
·公共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 | 第13页 |
·界定公益诉讼制度中公益的范围 | 第13-14页 |
·我国学者对公益诉讼制度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公益诉讼制度对传统诉讼法理的突破 | 第15-17页 |
·适格的当事人提起诉讼 | 第15-16页 |
·公益诉讼可诉对象的双重性 | 第16-17页 |
·诉讼争执焦点的社会化 | 第17页 |
·法官自由裁量的扩大 | 第17页 |
2、公益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分类 | 第17-27页 |
·公益诉讼制度的起源 | 第17-19页 |
·古罗马的公益诉讼制度 | 第17-19页 |
·公益诉讼制度在古罗马出现的必然性 | 第19页 |
·公益诉讼的发展历程 | 第19-24页 |
·现代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 第19-20页 |
·公益诉讼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发展 | 第20-21页 |
·公益诉讼制度在大陆系国家的发展 | 第21-22页 |
·印度的公益诉讼制度 | 第22-23页 |
·我国台湾地区的公益诉讼制度 | 第23页 |
·公益诉讼在我国发展的历程 | 第23-24页 |
·公益诉讼的分类 | 第24-27页 |
·经济公益诉讼 | 第25页 |
·环境公益诉讼 | 第25-26页 |
·行政公益诉讼 | 第26页 |
·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 | 第26-27页 |
3、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27-33页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 第27-30页 |
·现代国家权力的社会制衡 | 第27-28页 |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 | 第28-30页 |
·保障人民民主主权的要求 | 第30-31页 |
·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公益的最佳资源配置方式 | 第31-33页 |
·公益诉讼成本分析 | 第31-32页 |
·公益诉讼是保护公益配置有效地方式 | 第32-33页 |
4、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依据 | 第33-39页 |
·经济现实依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第33-35页 |
·巩固市场经济基础,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 第33-34页 |
·科学发展经济,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 第34-35页 |
·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政策性垄断 | 第35页 |
·社会现实依据:公益诉讼制度是和谐社会的保障 | 第35-39页 |
·影响社会和谐的最大障碍——群体性抗争 | 第35-36页 |
·群体性抗争事件原因的剖析 | 第36-38页 |
·群体性抗争事件根本解决之道——公益诉讼制度 | 第38-39页 |
5、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1页 |
·理论条件:公益诉讼制度理论建构的日渐成熟 | 第39-40页 |
·社会主体条件:社会主体基础的日趋广泛 | 第40页 |
·司法机关条件:法院为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助力 | 第40-41页 |
6、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