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缔约过失责任的内涵和构成要件 | 第9-13页 |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内涵 | 第9页 |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9-13页 |
(一) 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缔约接触中 | 第9-10页 |
(二) 缔约人一方违反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先合同义务 | 第10-11页 |
(三) 造成他人合法利益(主要是信赖利益)的损失 | 第11页 |
(四) 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与所受损失之间存有因果关系 | 第11-12页 |
(五) 在一般情形下违反先合同义务的缔约人须存有过错 | 第12-13页 |
第二部分 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 | 第13-17页 |
一、有关请求权基础的学说综述 | 第13-14页 |
(一) 侵权行为说 | 第13页 |
(二) 法律行为说 | 第13-14页 |
(三) 法律直接规定说 | 第14页 |
(四) 诚信原则说 | 第14页 |
二、对请求权基础学说的评论 | 第14-17页 |
(一) 侵权行为说在理论上不充分 | 第14-15页 |
(二) 法律行为说混肴了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之间的关系 | 第15页 |
(三) 诚实信用原则失之于宽泛 | 第15页 |
(四) 法律直接规定说有合理之处,但法律如此规定乃是在诚实信用原则指导下的自觉行为 | 第15-17页 |
第三部分 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 | 第17-25页 |
一、运用类型化研究方法的意义 | 第17页 |
二、划分标准探讨及具体类型 | 第17-25页 |
(一) 未尽通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情形 | 第18页 |
(二) 未尽说明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情形 | 第18-20页 |
(三) 未尽协助义务造成对方损失的情形 | 第20-21页 |
(四) 未尽保护义务造成对方损失的情形 | 第21-22页 |
(五) 违反忠实义务造成对方损失的情形 | 第22页 |
(六) 违反诚实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情形 | 第22-23页 |
(七) 违反信用义务造成对方损失的情形 | 第23-25页 |
第四部分 缔约过失责任之下的赔偿范围及限定原则 | 第25-33页 |
一、对赔偿范围的争点归纳 | 第25-27页 |
(一) 是仅限于信赖利益还是既包含信赖利益又包含固有利益? | 第25-26页 |
(二) 是仅限于积极损害还是既包含积极损害又包含消极损害? | 第26页 |
(三) 是否包含非财产损失? | 第26-27页 |
二、笔者对赔偿范围所持观点 | 第27-29页 |
(一) 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应包含信赖利益和固有利益的损失 | 第27-28页 |
(二) 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应包含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 第28页 |
(三) 在一定情形下非财产损失亦属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 | 第28-29页 |
三、缔约过失责任损失赔偿的限定原则 | 第29-33页 |
(一) 可预见性原则 | 第29-30页 |
(二) 过失相抵原则 | 第30-31页 |
(三) 损益相抵原则 | 第31-32页 |
(四) 公平原则 | 第32-33页 |
第五部分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及其立法完善的思考 | 第33-37页 |
一、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情况 | 第33-36页 |
二、立法完善的思考 | 第36-37页 |
(一) 应采取概括结合具体的方法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 | 第36页 |
(二) 应明确缔约过失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并以无过错责任为补充 | 第36页 |
(三) 应具体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失赔偿范围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书目 | 第38-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