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1 导言第16-28页
   ·选题的意义第16-19页
     ·选题背景第16-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8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研究目标与假说第19-22页
     ·主要研究目标第19-20页
     ·研究假说第20-22页
   ·主要框架第22-23页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第23-27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数据来源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7页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7-28页
     ·可能的创新第27页
     ·不足第27-28页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第28-46页
   ·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第28-36页
     ·古典经济理论第28-29页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29-31页
     ·内生增长理论第31-33页
     ·西方经济学界对增长因素的经验研究第33-36页
   ·生产率概念及其度量理论的发展第36-39页
     ·索罗的生产率概念与测算方法第36-37页
     ·丹尼森的研究第37页
     ·乔根森对生产率的测算第37-38页
     ·70年代以后的生产率理论和测算方法第38-39页
   ·生产率及其增长的研究综述第39-44页
     ·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作用研究第39-41页
     ·农业领域的生产率研究第41-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3 中国省区农业增长分析第46-62页
   ·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历程第46-51页
     ·改革以来农业生产的变化第46-48页
     ·改革以来省际间农业产出的差异第48-51页
   ·单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第51-53页
   ·省区农业生产差距来源分析第53-61页
     ·方法和模型选择第54-56页
     ·数据选取及处理第56-58页
     ·实证结果分析及解释第58-61页
   ·本章小节第61-62页
4 生产率测算的方法与数据选取第62-74页
   ·生产率测算的基本方法第62-64页
     ·参数方法第62-63页
     ·非参数方法第63-64页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第64-69页
     ·离函数第65-67页
     ·Malmquist指数的意义及其分解第67-69页
   ·生产率测算方法的选取——双边比较的Malmquist指数方法第69-71页
     ·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截面数据集的构造第70-71页
     ·构造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面板数据集第71页
   ·数据的选取及处理第71-72页
   ·生产率测算结果解读第72-73页
   ·本章小节第73-74页
5 中国省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现状与趋势第74-92页
   ·省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统计分析第74-76页
   ·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及其构成的变动分析第76-78页
   ·各省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距的变化和趋势第78-90页
     ·趋势判断方法的选择及相关研究综述第78-81页
     ·收敛的基本类型和本文的检验方法第81-83页
     ·各省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趋势第83-90页
   ·本章总结第90-92页
6 中国省区间农业TFP的空间依赖性与分布动态第92-104页
   ·相关综述及研究意义第92-94页
   ·研究方法第94-97页
     ·马尔可夫链第94-95页
     ·空间马尔可夫链第95-97页
   ·空间统计结果分析第97-102页
     ·马尔可夫链结果第97-100页
     ·空间马尔可夫链结果第100-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7 中国省区间农业TFP差距的影响因素——基于空间计量的分析第104-122页
   ·空间自相关的检验——Moran指数第104-105页
   ·空间收敛的模型和方法第105-107页
   ·数据及变量说明第107-109页
   ·实证结果第109-120页
     ·空间自相关性的估计第109-112页
     ·省区农业TFP的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12-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8 结论与政策含义第122-128页
   ·全文研究结论第122-125页
     ·关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省际间农业产出差异变化中的作用第122-123页
     ·关于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异趋势的判断第123-124页
     ·关于省际间生产率水平向不同水平转移的可能性及邻近地区的影响第124页
     ·关于生产率差异影响因素的考察第124-125页
   ·政策含义第125-126页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9页
附表1 1985—2005年28个省级地区农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第139-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治理与竞争力的关系--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垂直专业化和中美贸易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