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监管体制行政法律问题研究--兼论证券监管机构
摘要 | 第1-7页 |
导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证券监管概述 | 第8-16页 |
第一节 证券监管基本内涵 | 第8-10页 |
一、管制与监管 | 第8-9页 |
二、证券监管的概念 | 第9-10页 |
第二节 证券监管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一、证券市场失灵理论 | 第10-11页 |
二、法律不完备性理论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管制与行政法 | 第12-16页 |
一、管制行政法历史变革过程:从加强管制到放松管制 | 第12-13页 |
二、证券监管的行政法原则:依法行政原则 | 第13-14页 |
三、证券监管法律关系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外国证券监管体制 | 第16-25页 |
第一节 证券监管模式概述 | 第16-17页 |
一、自律型监管模式 | 第16-17页 |
二、集中型监管模式 | 第17页 |
三、中间型监管模式 | 第17页 |
第二节 英国证券监管模式 | 第17-20页 |
一、历史演进 | 第17-18页 |
二、监管体制 | 第18-19页 |
三、启示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美国证券监管模式 | 第20-22页 |
一、历史演进 | 第20-21页 |
二、监管体制 | 第21-22页 |
三、启示 | 第22页 |
第四节 德国证券监管模式 | 第22-24页 |
一、历史演进 | 第23页 |
二、监管体制 | 第23-24页 |
三、启示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历史演进与监管机构 | 第25-31页 |
第一节 历史演进 | 第25-27页 |
一、无监管阶段(1981 年~1985 年) | 第25页 |
二、分散监管阶段(1986 年~1992 年) | 第25-26页 |
三、多头监管阶段(1992 年~1997 年) | 第26页 |
四、集中型监管阶段(1997 年至今)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第27-31页 |
一、设立过程 | 第27页 |
二、监管职权与部门设置 | 第27-28页 |
三、中国证监会与其他相关监管部门的关系 | 第28-31页 |
第四章 我国证券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缺陷 | 第31-41页 |
第一节 监管理念与监管法律规范缺陷 | 第31-33页 |
一、监管理念缺陷 | 第31-32页 |
二、监管法律规范缺陷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监管主体缺陷 | 第33-37页 |
一、证监会机构定性模糊 | 第33-35页 |
二、权力配置不科学 | 第35-37页 |
第三节 监管行为缺陷 | 第37-39页 |
一、监管行政许可问题 | 第37页 |
二、监管行政处罚问题 | 第37-38页 |
三、抽象监管行为——政策干预问题 | 第38-39页 |
第四节 监管机构制衡机制缺陷 | 第39-40页 |
一、权力监督机制缺失 | 第39页 |
二、自律监管不足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 第41-50页 |
第一节 完善证券监管理念与立法体系 | 第41-43页 |
一、转变证券监管理念 | 第41-42页 |
二、厘清证券监管立法体系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明确监管机构法律地位及独立监管权 | 第43-45页 |
一、确立中国证监会行政主体法律地位 | 第43-44页 |
二、加强中国证监会的独立监管权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完善监管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45-48页 |
一、具体监管行为程序法制化 | 第45-47页 |
二、抽象监管行为司法救济制度的建立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完善监管机构制衡机制 | 第48-50页 |
一、健全监管机构监督机制 | 第48-49页 |
二、完善自律监管机制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