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
摘要 | 第1-7页 |
导论 | 第7-9页 |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写作目的 | 第7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7-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9页 |
第一章 公司僵局概述 | 第9-14页 |
第一节 公司僵局的基本内涵 | 第9-10页 |
一、公司僵局的定义 | 第9-10页 |
二、公司僵局的类型 | 第10页 |
第二节 公司僵局的成因 | 第10-13页 |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封闭性 | 第11页 |
二、资本多数决制度 | 第11-12页 |
三、公司董事的产生机制 | 第12页 |
四、公司章程规定的缺陷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公司僵局的危害 | 第13-14页 |
一、损害公司及股东权益 | 第13页 |
二、危害交易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公司僵局司法救济 | 第14-20页 |
第一节 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概念及特征 | 第14-15页 |
一、公司司法解散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公司司法解散的特征 | 第15页 |
第二节 公司僵局司法解散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一、期待利益落空理论 | 第15-16页 |
二、股东诚信义务理论 | 第16页 |
三、社会责任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适用原则 | 第17-20页 |
一、自力救济穷尽原则 | 第17-18页 |
二、商事主体维持原则 | 第18页 |
三、分类介入原则 | 第18-19页 |
四、善后事宜全面原则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及其完善建议 | 第20-45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司法第183条的相关规定 | 第20-27页 |
一、原告股东持有公司表决权10%的界定 | 第21页 |
二、股东请求解散公司诉讼的具体事由及受理条件 | 第21-25页 |
三、关于股东起诉理由的相关排除性规定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程序 | 第27-34页 |
一、公司解散案件适用的类型、案由及审理程序 | 第27-29页 |
二、诉讼当事人的确定 | 第29-31页 |
三、诉讼中的保全 | 第31-32页 |
四、诉讼法院管辖 | 第32页 |
五、解散公司诉讼中的调解 | 第32-33页 |
六、判决的既判力 | 第33-34页 |
七、解散公司案件与公司清算案件的相互独立性 | 第34页 |
第三节 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完善建议 | 第34-45页 |
一、加强公司僵局的预防机制 | 第34-36页 |
二、公司司法解散的境外立法借鉴 | 第36-38页 |
三、预防股东恶意解散公司诉讼的相关机制 | 第38-39页 |
四、增加强制股权置换制度 | 第39-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