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贵州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前言第11-12页
1 贵州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第12-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生态恢复的概念第12页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第12-13页
     ·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及恢复评价第13-15页
     ·评价体系第15-17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2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第18-22页
   ·研究区概况第18页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22页
     ·样地设置第19-20页
     ·群落调查第20页
     ·群落结构特征计算方法第20页
     ·土壤样品分析第20-21页
       ·土样采集第20页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20-21页
       ·其它第21页
     ·碳贮量测定第21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21-22页
3 贵州喀斯特山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第22-27页
   ·导致喀斯特植被退化的因子分析第22-25页
     ·自然原因第22-23页
       ·特殊的气候条件第22页
       ·岩性影响第22页
       ·新构造运动影响第22-23页
       ·地形地貌影响第23页
     ·人为因子第23-25页
       ·人为干扰第23页
       ·社会因素第23-25页
   ·退化特点第25-26页
     ·生物多样性变化第25页
     ·层次结构变化第25页
     ·食物链(网)结构变化第25页
     ·能量流动出现危机第25-26页
     ·物质循环发生不良变化第26页
     ·系统生产力下降第26页
     ·生物利用和改造环境能力弱化,功能衰退第26页
     ·系统稳定性差第26页
   ·退化指标的建立第26-27页
4 贵州喀斯特自然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7-36页
   ·评价指标体系第27-36页
     ·指标体系的功能第27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7-28页
       ·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第27页
       ·科学性原则第27页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第27页
       ·不相容性和独立性原则第27页
       ·可操作性原则第27页
       ·代表性原则第27-28页
       ·真实性原则第28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第28-30页
       ·生产力第28页
       ·植被退化第28-29页
       ·土壤退化第29-30页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30-31页
       ·生产力性状指标筛选第30页
       ·组织结构性状指标筛选第30页
       ·土壤特征性性状指标筛选第30-31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第31-33页
     ·各评价指标的内涵第33-36页
       ·生产力性状第33页
       ·组织结构性状第33-34页
       ·土壤特征性状第34-36页
5 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第36-60页
   ·评价方法第36-39页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第36页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第36-39页
   ·评价模型第39-40页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0-41页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第41-42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42-60页
     ·退化群落阶段的划分第42-43页
     ·贵州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评价结果分析第43-47页
       ·指标数据第43-45页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第45-46页
       ·评价结果第46-47页
     ·不同气候带不同恢复阶段评价结果分析第47-55页
       ·指标数据第48-50页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第50-51页
       ·评价结果第51-55页
     ·各研究区恢复指数与综合目标恢复指数比较第55-60页
6 讨论和结论第60-63页
   ·结论第60页
   ·讨论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附录第68-71页
 (1)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2) 12个判断矩阵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流梯级拦截及其浮游植物演化的碳同位素示踪--以猫跳河流域为例
下一篇:细菌源脂肪酶的发酵生产及其纯化和固定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