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系统景观异质性变化
摘要 | 第1-6页 |
Summary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历史回顾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景观生态学研究现状 | 第11页 |
·景观异质性的含义 | 第11-12页 |
·空间异质性的地位与作用 | 第12-15页 |
·景观异质性与干扰 | 第12-13页 |
·景观异质性与尺度 | 第13-14页 |
·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 | 第14页 |
·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 | 第14-15页 |
·空间异质性的定量描述 | 第15页 |
·景观异质性的测度 | 第15-17页 |
·景观异质性测量指数 | 第16页 |
·景观异质性测度方法 | 第16-17页 |
·空间异质性的动态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第19-27页 |
·研究区域 | 第19-22页 |
·地理位置与山地环境 | 第19页 |
·祁连山的气候 | 第19页 |
·祁连山的植被与土壤 | 第19-20页 |
·祁连山的水系 | 第20页 |
·祁连山的冰川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材料的选取 | 第22页 |
·软硬件配置 | 第22页 |
·图象处理与分类 | 第22-23页 |
·研究参数的选取与计算 | 第23-27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7-47页 |
·山地景观的景观组成 | 第27-30页 |
·景观多样性分析 | 第30-39页 |
·山地景观系统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30-33页 |
·灌木景观要素多样性分析 | 第33-34页 |
·森林景观要素景观多样性分析 | 第34-36页 |
·草地景观要素多样性分析 | 第36-37页 |
·水域景观要素景观多样性分析 | 第37-38页 |
·冰雪景观要素景观多样性分析 | 第38-39页 |
·景观破碎度分析 | 第39-42页 |
·祁连山山地景观系统破碎度分析 | 第39-40页 |
·森林景观要素景观破碎度分析 | 第40页 |
·冰雪景观要素景观破碎度分析 | 第40-41页 |
·草地景观要素景观破碎度分析 | 第41页 |
·水域景观要素景观破碎度分析 | 第41-42页 |
·灌木景观要素景观破碎度分析 | 第42页 |
·景观分离度分析 | 第42-47页 |
·山地景观系统景观分离度分析 | 第42-43页 |
·森林景观分离度分析 | 第43-44页 |
·灌木景观分离度分析 | 第44页 |
·草地景观要素分离度分析 | 第44-45页 |
·水域景观要素分离度分析 | 第45-46页 |
·冰雪景观要素分离度分析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7-52页 |
·研究区景观类型空间结构分布 | 第47-48页 |
·缀块数量变化 | 第47-48页 |
·缀块面积变化 | 第48页 |
·景观多样性变化 | 第48-50页 |
·景观多样性指数 | 第48-49页 |
·景观优势度变化 | 第49页 |
·景观均匀度变化 | 第49-50页 |
·景观破碎度变化 | 第50页 |
·景观分离度变化 | 第50页 |
·景观异质性变化 | 第5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