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体育旅游资源特征和开发模式研究 | 第12页 |
·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方法研究 | 第12-13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4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概述 | 第17-23页 |
1 体育旅游概念 | 第17-18页 |
2 体育旅游资源概念 | 第18-19页 |
3 天然体育旅游概念及特征 | 第19-20页 |
·天然体育旅游概念 | 第19页 |
·天然体育旅游特征 | 第19-20页 |
4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概念及特征 | 第20-23页 |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特征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 第23-31页 |
1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用于天然体育旅游资源时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分类角度不适用 | 第23页 |
·划归层次不适用 | 第23-24页 |
·涵盖范围不适用 | 第24页 |
2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原则 | 第24-26页 |
·属性基础原则 | 第25页 |
·市场取向原则 | 第25页 |
·功能分合原则 | 第25页 |
·场地为主原则 | 第25-26页 |
·评价便利原则 | 第26页 |
·国标衔接原则 | 第26页 |
3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 第26-31页 |
第三章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 第31-43页 |
1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用于天然体育旅游资源时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一级评价项目系统构成问题 | 第31页 |
·二级评价因子系统构成问题 | 第31-32页 |
2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构建 | 第32-35页 |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32-33页 |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评价指标选取 | 第33-34页 |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5页 |
3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 第35-43页 |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 第35-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对比确定与分析 | 第37-39页 |
·评价赋分标准建立 | 第39-43页 |
第四章 福州市天然体育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实证研究 | 第43-55页 |
1 福州市天然体育旅游资源分类 | 第43-46页 |
2 福州市天然体育旅游资源评价 | 第46-48页 |
·评价过程 | 第46-47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3 福州市天然体育旅游资源评价分区 | 第48-51页 |
·福州天然体育旅游资源评价分区原则 | 第48-49页 |
·福州天然体育旅游资源评价分区方法 | 第49-50页 |
·福州天然体育旅游资源评价分区结果 | 第50-51页 |
4 福州天然体育旅游资源分区的发展方向 | 第51-55页 |
·西南峡谷亲水体育旅游区 | 第51-52页 |
·滨海沙滩与温泉体育旅游区 | 第52-53页 |
·登山攀岩森林体育旅游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2 本文的研究创新点 | 第55-56页 |
3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附录I | 第57-61页 |
附录II | 第6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