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多跨连续刚构桥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特点 | 第12-14页 |
| ·构造特点 | 第12-13页 |
| ·受力特点 | 第13-14页 |
| ·多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法 | 第14-16页 |
| ·支架施工法 | 第14-15页 |
| ·悬臂施工法 | 第15-16页 |
| ·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施工控制的意义 | 第1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理论 | 第21-37页 |
| ·概述 | 第21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监控内容 | 第21-23页 |
| ·主梁线形控制 | 第21-22页 |
| ·控制截面应力 | 第22页 |
| ·结构稳定性控制 | 第22-23页 |
| ·安全控制 | 第23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监控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 ·结构参数 | 第23-25页 |
| ·施工工艺 | 第25页 |
| ·施工监测 | 第25页 |
| ·结构计算模型 | 第25页 |
| ·施工管理 | 第25页 |
| ·温度变化 | 第25-26页 |
| ·材料收缩、徐变 | 第26页 |
| ·施工控制的方法 | 第26-29页 |
| ·预测控制法 | 第26-28页 |
| ·事后控制法 | 第28页 |
| ·无应力状态分析法 | 第28-29页 |
| ·施工控制中的误差调整 | 第29-35页 |
| ·参数识别与调整 | 第29-30页 |
| ·卡尔曼滤波法 | 第30-33页 |
| ·最小二乘法 | 第33-34页 |
| ·灰色理论法 | 第34-35页 |
| ·施工监控流程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多跨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计算 | 第37-55页 |
| ·概述 | 第37页 |
| ·挂篮预压 | 第37-38页 |
| ·挂篮预压试验的目的 | 第37-38页 |
| ·挂篮变形的计算 | 第38页 |
| ·预拱度设置及分配方法 | 第38-43页 |
| ·影响预拱度的主要因素 | 第39-40页 |
| ·施工预拱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 ·成桥预拱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 第41-43页 |
| ·计算参数的识别 | 第43-44页 |
| ·主梁混凝土容重的识别 | 第43页 |
| ·桥面垫平层混凝土换算容重 | 第43-44页 |
| ·混凝土弹模 | 第44页 |
| ·合龙顶推与配重控制 | 第44-54页 |
| ·合龙顶推 | 第44-50页 |
| ·配重的控制 | 第50-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施工监测系统 | 第55-73页 |
| ·概述 | 第55页 |
| ·挠度监测的方法 | 第55-59页 |
| ·挠度的类型及其变化特征 | 第55-56页 |
| ·温度变化对挠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挠度观测的方法 | 第57-59页 |
| ·施工监测系统 | 第59-66页 |
| ·主梁结构部分设计参数的测定 | 第59-61页 |
| ·主梁结构变形监测 | 第61-63页 |
| ·主梁应力监测 | 第63-65页 |
| ·温度场观测 | 第65页 |
| ·混凝土弹模、容重及收缩、徐变系数的测试 | 第65-66页 |
| ·管道预应力摩阻损失的测定 | 第66页 |
| ·测试数据分析 | 第66-71页 |
| ·应力数据处理 | 第66-68页 |
| ·变形数据处理 | 第68-70页 |
| ·温度数据处理 | 第70-71页 |
| ·控制精度及阶段施工要求 | 第71-72页 |
| ·施工总体要求 | 第71-72页 |
| ·施工控制精度 | 第72页 |
| ·阶段施工验收 | 第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何家坝大桥施工监控与分析 | 第73-101页 |
| ·何家坝大桥概况 | 第73-74页 |
| ·工程概况 | 第73-74页 |
| ·监控依据 | 第74页 |
| ·监控方案 | 第74-75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5-77页 |
| ·立模标高的确定 | 第77-82页 |
| ·挂篮变形 | 第77-78页 |
| ·设计预拱度的设置 | 第78-80页 |
| ·立模标高计算实例 | 第80-82页 |
| ·应力的检测 | 第82-84页 |
| ·应力监测 | 第82-83页 |
| ·测试仪器的选择 | 第83页 |
| ·测点布置 | 第83-84页 |
| ·应力的计算 | 第84页 |
| ·主跨合龙与控制 | 第84-97页 |
| ·合龙方案 | 第84-94页 |
| ·顶推量的确定 | 第94-97页 |
| ·何家坝大桥施工监控成果与分析 | 第97-100页 |
| ·合龙线形控制 | 第97-98页 |
| ·合龙应力控制 | 第98-99页 |
| ·标准块施工应力监测与实测值比较 | 第99-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2页 |
|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01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