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21-45页 |
·有关概念界定 | 第21-27页 |
·创新、技术创新与自主创新 | 第21-22页 |
·技术溢出 | 第22-25页 |
·合作创新(合作研发) | 第25-26页 |
·创新协同 | 第26-27页 |
·技术溢出研究综述 | 第27-38页 |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研究 | 第27-31页 |
·部门和地区间的技术溢出研究 | 第31-34页 |
·集群内的知识(技术)溢出研究 | 第34-37页 |
·本文“技术溢出”研究视角 | 第37-38页 |
·研发合作研究回顾 | 第38-45页 |
·基于均衡分析的研发策略研究 | 第38-42页 |
·合作研发实证研究 | 第42-43页 |
·本文“合作研发”研究视角 | 第43-45页 |
3 技术溢出下的不对称双寡头企业技术创新博弈 | 第45-55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不对称企业二阶段博弈模型 | 第46-49页 |
·产出阶段竞争 | 第47页 |
·研发阶段合作 | 第47-48页 |
·均衡解存在的条件 | 第48-49页 |
·数值模拟 | 第49-51页 |
·参数设置、模型模拟 | 第49-50页 |
·模拟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5页 |
4 技术溢出下的合作与非合作并行研发模式的博弈分析 | 第55-71页 |
·引言 | 第55-58页 |
·基本模型 | 第58-64页 |
·基本假设及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模型求解 | 第59页 |
·对均衡解的分析 | 第59-64页 |
·考虑R&D 补助的模型 | 第64-70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4-66页 |
·模型求解 | 第66-69页 |
·对均衡解的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单边可控溢出下的合作研发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71-86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理论模型 | 第72-74页 |
·不同合作R&D 模式下的均衡解 | 第74-82页 |
·均衡解对比分析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6 双边控制的技术溢出下的合作研发博弈分析与协同 | 第86-96页 |
·引言 | 第86-87页 |
·理论模型 | 第87-88页 |
·非合作R&D 模式下的技术选择 | 第88-92页 |
·非合作R&D 模式下的均衡解 | 第88-90页 |
·非合作下企业利润最大化的R&D 技术 | 第90-91页 |
·非合作下社会最优技术选择 | 第91-92页 |
·R&D 合作模式下的技术选择 | 第92-94页 |
·R&D 合作模式下的均衡解 | 第92-93页 |
·R&D 合作下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技术选择 | 第93-94页 |
·R&D 合作下社会最优技术选择 | 第94页 |
·潜在溢出作为政策工具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7 技术溢出下供应链零售商过程创新博弈冲突与协同 | 第96-104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垂直模型框架 | 第97-98页 |
·过程创新研发的影响 | 第98-101页 |
·恰当激励创新研发 | 第101-102页 |
·数值分析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8 结论及展望 | 第104-109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4-107页 |
·研究展望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4页 |
附录 | 第124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4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项目目录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