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居住建筑节能激励政策评述 | 第10-14页 |
| ·国外居住建筑节能激励政策评述 | 第10-12页 |
| ·国内居住建筑节能激励政策评述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2章 激励政策理论基础及分析 | 第16-22页 |
| ·建筑节能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 第16-19页 |
| ·建筑节能市场的外部经济性 | 第16-17页 |
| ·建筑节能领域的市场失灵 | 第17-18页 |
| ·建筑节能经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原理 | 第18-19页 |
| ·建筑节能外部性矫正的策略选择 | 第19-21页 |
| ·政府干预-庇古补贴 | 第20页 |
| ·政府不干预-科斯产权交易 | 第20-21页 |
| ·激励机制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激励机制及政策研究 | 第22-43页 |
| ·激励模型 | 第22-23页 |
| ·激励机制设计 | 第23-26页 |
| ·激励目标 | 第23页 |
| ·激励对象 | 第23-25页 |
| ·激励模式 | 第25页 |
| ·激励程度 | 第25-26页 |
| ·激励方案 | 第26页 |
| ·居住建筑节能相关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 第26-34页 |
| ·相关利益主体分析 | 第26-28页 |
| ·新建居住建筑节能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 第28-31页 |
|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 第31-34页 |
| ·激励政策 | 第34-40页 |
| ·经济激励政策的基本类型 | 第34-35页 |
| ·国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启示 | 第35-36页 |
| ·我国居住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体系的建立 | 第36-40页 |
| ·节能效益分析 | 第40-42页 |
| ·经济效益 | 第40-41页 |
| ·社会效益 | 第41页 |
| ·环境效益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激励政策实施环境分析 | 第43-53页 |
| ·行政管理措施 | 第43-46页 |
| ·完善法律法规 | 第43-44页 |
| ·加强完善建筑节能队伍能力建设 | 第44-46页 |
| ·技术支持 | 第46-48页 |
| ·加强节能技术研发 | 第46-47页 |
| ·能源统计及审计制度的建立 | 第47页 |
| ·住宅能耗标识体系的建立 | 第47-48页 |
| ·完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长效机制 | 第48-50页 |
| ·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建立 | 第48-50页 |
| ·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 第50页 |
| ·提高建筑节能社会认同度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