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10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日本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 | 第12-21页 |
一、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背景 | 第12-16页 |
(一) 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 | 第12-13页 |
(二) 人口结构的变化 | 第13-14页 |
(三) 高等教育的普及与研究生教育的滞后 | 第14-16页 |
二、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过程 | 第16-18页 |
(一) 日本研究生规模扩张的目标设定 | 第16页 |
(二) 日本拓展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途径 | 第16-18页 |
三、日本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成效与问题 | 第18-21页 |
(一) 日本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成效 | 第18-19页 |
(二) 日本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中的问题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调整教育机构,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 第21-23页 |
一、调整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机构 | 第21-22页 |
二、整合科研院所力量,成立研究生教育机构 | 第22页 |
三、推动企业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增加经费投入,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 第23-27页 |
一、保证基本投入,改善研究生教育条件 | 第23-24页 |
(一) 通过直接拨款改善教育条件 | 第23页 |
(二) 通过科研项目提供间接支持 | 第23-24页 |
二、实施重点投入,培养高质量科研人才 | 第24-25页 |
(一) 研究生院“重点化”计划 | 第24-25页 |
(二) 实施系列“COE”计划 | 第25页 |
三、采取激励机制,加大研究生资助力度 | 第25-27页 |
(一) 政府提供资助 | 第25-26页 |
(二) 民间团体提供资助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创新培养过程,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 第27-36页 |
一、改革研究生招生录取环节,把好入口关 | 第27-29页 |
(一) 重视研究经历 | 第27页 |
(二) 重视研究潜力和综合素质 | 第27-28页 |
(三) 采取灵活自由的入学选拔方式 | 第28-29页 |
二、创新课程学习环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一) 合理设置课程,重视选课自由 | 第29-30页 |
(二) 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 第30-31页 |
三、规范研讨环节,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 第31-32页 |
四、注重研究论文环节,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 | 第32-34页 |
(一) 自由选题,强调选题的创新性 | 第32-33页 |
(二) 严格的选题审核,保证选题的质量 | 第33页 |
(三) 通过定期汇报、公开发表等形式保证论文质量 | 第33页 |
(四) 学生的主动性与导师的责任感是其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 | 第33-34页 |
五、重视交流实践环节,扩大研究视野 | 第34-36页 |
(一) 重视专业学会的作用 | 第34页 |
(二) 重视讲学、访学 | 第34页 |
(三) 重视实践锻炼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完善评估体系,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 第36-41页 |
一、资格认定评估 | 第36-37页 |
(一) 文部科学省的评估 | 第36页 |
(二) 大学基准协会的评估 | 第36-37页 |
二、内部评估 | 第37-38页 |
三、外部评估 | 第38-41页 |
(一) 大学评估与学位授予机构的评估 | 第39页 |
(二) 媒体的排名评估 | 第39-41页 |
第六章 思考与评价 | 第41-47页 |
一、日本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 | 第41-45页 |
(一) 保持敏感而强烈的质量意识 | 第41-42页 |
(二) 为保障质量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 | 第42-43页 |
(三) 通过完善培养过程保障培养质量 | 第43页 |
(四) 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多样性与针对性 | 第43-44页 |
(五) 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估体系 | 第44-45页 |
二、日本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一) 经费投入不均衡,导致质量分化 | 第45页 |
(二) 生源减少,影响培养质量 | 第45-46页 |
(三) 培养类型多样化,冲击培养质量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