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 | 第11-14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分析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2章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拟静力试验研究 | 第27-53页 |
| ·平面框架模型试验设计 | 第27-32页 |
| ·试验方法选择 | 第27-28页 |
| ·试验模型设计 | 第28-32页 |
| ·加载装置与试验方法 | 第32-36页 |
| ·加载装置与量测 | 第32-35页 |
| ·加载制度 | 第35-36页 |
| ·试验现象描述 | 第36-37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51页 |
| ·延性指标 | 第37-44页 |
| ·耗能分析 | 第44-45页 |
| ·刚度退化 | 第45-47页 |
| ·应变发展情况 | 第47-48页 |
| ·框架耗能机制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3章 预应力混凝土空间框架振动台试验研究 | 第53-84页 |
| ·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 第53-60页 |
| ·模型结构的相似关系 | 第53-54页 |
| ·模型的设计 | 第54-59页 |
| ·模型的制作 | 第59-60页 |
| ·试验方法和测点布置 | 第60-65页 |
| ·振动台试验基本原理 | 第60页 |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60-64页 |
| ·采集系统与测点布置 | 第64-65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83页 |
| ·试件破坏过程 | 第65-68页 |
| ·模态分析和结构刚度 | 第68-70页 |
| ·层惯性力分布 | 第70-71页 |
| ·加速度响应、动力放大系数 | 第71-80页 |
| ·位移响应 | 第80-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4章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非线性有限元研究 | 第84-102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 第84-91页 |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84-86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86-91页 |
| ·空间框架模型抗震性能分析 | 第91-99页 |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91-93页 |
| ·加速度时程 | 第93-95页 |
| ·水平位移 | 第95-98页 |
| ·单元应变 | 第98-99页 |
| ·平面与空间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 第99-100页 |
| ·本章小节 | 第100-102页 |
| 第5章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工程设计建议 | 第102-122页 |
|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 | 第102-103页 |
|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分析方法 | 第103-110页 |
| ·抗震设计方法 | 第103-106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106-110页 |
| ·影响因素 | 第110-114页 |
| ·配筋指数和预应力度 | 第110-112页 |
| ·轴压比 | 第112-113页 |
| ·配箍率 | 第113-114页 |
| ·预应力节点 | 第114-121页 |
| ·节点受力机理和破坏型式 | 第114-117页 |
| ·节点的设计 | 第117-118页 |
| ·节点的构造措施 | 第118-120页 |
| ·钢纤维预应力混凝土 | 第120-1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4页 |
| ·主要结论 | 第122-123页 |
| ·展望 | 第123-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0-131页 |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