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

席勒美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9页
 第一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7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现实意义第7-8页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第8-9页
第二章 席勒美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第9-17页
 第一节 席勒美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第9-12页
 第二节 席勒美育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第12-17页
第三章 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及主要观点第17-25页
 第一节 “让美走在自由之前”的思想第17-18页
 第二节 “人性的分裂”的理论第18-19页
 第三节 “审美教育恢复人性”的观点第19-22页
 第四节 “崇高”的审美教育作用第22-25页
第四章 席勒美育思想的发展——马克思对席勒美育思想的扬弃与发展第25-35页
 第一节 席勒美育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第25-29页
  1. 席勒“人性分裂”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联系第25-26页
  2. 席勒“美的规律”的命题与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的联系第26-27页
  3. 席勒的“人性解放”理论与马克思的“人性复归”理论的联系第27-29页
 第二节 马克思的美育思想第29-35页
  1. 劳动是创造性的自由活动,是人性的完美实现第29-30页
  2.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根源第30-31页
  3. 从审美王国到共产主义第31-35页
第五章 席勒美育思想在中国近代的影响与发展第35-47页
 第一节 席勒对王国维和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第35-38页
 第二节 席勒对梁启超美育思想的影响第38-47页
  1. 从席勒“游戏论”到梁启超“趣味论”的发展第38-41页
  2. 从席勒游戏审美到梁启超趣味审美的发展第41-43页
  3. 从席勒完整人到梁启超趣味人的发展第43-44页
  4. 梁启超趣味教育学说的价值和意义第44-47页
第六章 席勒美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现实影响以及现实意义第47-53页
 第一节 美育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第47-48页
 第二节 美育能培养完美的现代人格第48页
 第三节 美育是沟通科技与人文的桥梁第48-49页
 第四节 美育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成第49-53页
  1. 人与自然的和谐第50页
  2. 人与社会的和谐第50-51页
  3. 人自身的和谐第51-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注释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个人研究成果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氧化铝复合膜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美的人性与人性美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