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导论:问题、背景及研究方法 | 第7-18页 |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国外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文章结构 | 第16页 |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 第2章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般分析 | 第18-27页 |
| ·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 | 第18-21页 |
| ·萌芽阶段(1955年之前) | 第18页 |
| ·起步阶段。(1955年—1958年) | 第18-19页 |
| ·发展阶段(1959年—1980年) | 第19-20页 |
| ·衰落阶段(1980年—1992年) | 第20页 |
| ·合作医疗的再次兴起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 第20-21页 |
| ·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衰退的原因 | 第21-22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概述 | 第22-25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22-23页 |
|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优化的论证框架 | 第25-27页 |
| 第3章 制度优化改进初步—数理模型的构建 | 第27-30页 |
| ·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27-28页 |
| ·最优的医疗投入模型 | 第28-30页 |
| 第4章 制度优化跟进—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30-35页 |
|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30页 |
| ·计量模型的描述 | 第30-34页 |
| ·因子分析法 | 第30-31页 |
| ·包络分析法—DE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 第31-34页 |
| ·数据说明 | 第34-35页 |
| 第5章 中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优化的实证分析 | 第35-41页 |
| ·因子分析 | 第35-36页 |
| ·包络分析 | 第36-40页 |
| ·DMU的选取 | 第36-37页 |
| ·横截面数据的DEA分析 | 第37-40页 |
| ·实证部分小结 | 第40-41页 |
|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1-45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政策建议 | 第42-45页 |
| ·政府应加大对于不发达地区的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力度 | 第42-43页 |
| ·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 附录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