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7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产油微生物和微生物油脂 | 第12-23页 |
| ·产油微生物 | 第12-13页 |
| ·微生物油脂的概念及特点 | 第13页 |
| ·产油微生物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 | 第13-14页 |
| ·微生物合成油脂的代谢途径以及脂肪酸合成机理 | 第14-17页 |
| ·微生物油脂的制备工艺 | 第17-20页 |
|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微生物菌种性状改良技术的概述 | 第23-30页 |
| ·物理诱变法 | 第23页 |
| ·化学诱变法 | 第23-24页 |
| ·新型的诱变法 | 第24-26页 |
| ·原生质体诱变 | 第26-30页 |
| ·木质纤维素的利用 | 第30-35页 |
| ·木质纤维素物质的组成 | 第30-31页 |
| ·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 | 第31-32页 |
| ·木质纤维素的水解技术 | 第32-33页 |
| ·木质纤维素水解液的脱毒处理 | 第33-35页 |
|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 ·选题目的、意义 | 第35-36页 |
| ·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37-43页 |
| ·试验材料 | 第37-40页 |
| ·产油菌种 | 第37页 |
|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 ·试验仪器 | 第38页 |
| ·培养基 | 第38-39页 |
| ·各类缓冲液 | 第39-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斜面培养 | 第40页 |
| ·种子培养 | 第40页 |
| ·发酵培养 | 第40页 |
| ·补料培养 | 第40页 |
| ·粘红酵母菌悬液的制备 | 第40页 |
|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 第40页 |
| ·粘红酵母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的诱变 | 第40-41页 |
| ·诱变株的筛选 | 第41页 |
| ·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 | 第41页 |
| ·油脂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 ·原生质体形成率、再生率的测定 | 第41-42页 |
| ·致死率、存活率的计算 | 第42页 |
| ·微生物油脂成分的测定 | 第42页 |
| ·残糖量及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不同成分的测定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粘红酵母AS2.107 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特性 | 第43-48页 |
| ·以葡萄糖、木糖、混合糖和水解液为碳源发酵微生物油脂的特性 | 第43-44页 |
| ·微生物油脂组成分析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60)CO-Γ射线诱变粘红酵母及其原生质体制备微生物油脂 | 第48-57页 |
| ·~(60)CO-Γ射线诱变粘红酵母细胞制备微生物油脂 | 第48-49页 |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48页 |
| ·粘红酵母细胞的诱变 | 第48页 |
| ·油脂高产株的筛选 | 第48-49页 |
| ·~(60)CO-Γ射线诱变粘红酵母原生质体制备微生物油脂 | 第49-53页 |
| ·粘红酵母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49-51页 |
| ·粘红酵母原生质体的诱变 | 第51-52页 |
| ·原生质体的形成与诱变后再生 | 第52页 |
| ·油脂高产株的筛选 | 第52-53页 |
| ·诱变菌株批式发酵制备微生物油脂 | 第53页 |
| ·诱变菌株补料发酵制备微生物油脂 | 第53-54页 |
| ·微生物油脂组成分析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粘红酵母利用木糖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 | 第57-66页 |
| ·粘红酵母代谢木糖产油脂高产株的筛选 | 第57页 |
| ·粘红酵母以木糖为碳源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工艺优化 | 第57-61页 |
| ·初始糖浓度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溶氧条件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58-59页 |
| ·接种量的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59-60页 |
| ·粘红酵母以木糖为碳源的批式发酵特性 | 第60-61页 |
| ·粘红酵母木糖补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 | 第61-63页 |
| ·补料时间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61-62页 |
| ·补料浓度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62页 |
| ·粘红酵母以木糖为碳源补料发酵特性 | 第62-63页 |
| ·微生物油脂成分分析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六章粘红酵母利用混合糖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 | 第66-73页 |
| ·粘红酵母以混合糖为碳源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工艺优化 | 第66-68页 |
| ·装液量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66页 |
| ·接种量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66-67页 |
| ·粘红酵母以混合糖为碳源的批式发酵特性 | 第67-68页 |
| ·粘红酵母混合糖补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 | 第68-71页 |
| ·补糖种类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68-69页 |
| ·补料时间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69页 |
| ·补料浓度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69-70页 |
| ·粘红酵母以混合糖为碳源补料发酵特性 | 第70-71页 |
| ·微生物油脂组成分析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七章 粘红酵母利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 | 第73-81页 |
| ·木质纤维素水解液的制备 | 第73-74页 |
| ·碱处理 | 第73页 |
| ·酸处理 | 第73页 |
| ·浓缩和脱糠醛 | 第73-74页 |
| ·两步水解后的水解液性质 | 第74页 |
| ·粘红酵母以水解液为碳源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工艺优化 | 第74-76页 |
| ·接种量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74-75页 |
| ·粘红酵母以水解液为碳源的批式发酵特性 | 第75-76页 |
| ·水解液补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 | 第76-78页 |
| ·补糖种类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76页 |
| ·补料时间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76-77页 |
| ·补料浓度对油脂合成的影响 | 第77页 |
| ·粘红酵母以水解液为碳源补料发酵特性 | 第77-78页 |
| ·微生物油脂组成分析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92页 |
| 附录 | 第92-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