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粮谷中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量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9页
 1 选题意义和相关背景第10-28页
   ·选题意义第10-11页
   ·三嗪类除草剂的概况第11-17页
     ·三嗪类除草剂的结构与性质第11-13页
     ·三嗪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第13-14页
     ·三嗪类除草剂的危害第14页
     ·世界各国的限量要求第14-16页
     ·三嗪类除草剂的市场现状第16-17页
   ·农药残留分析的检测方法第17-24页
     ·前处理技术第17-22页
     ·检测技术第22-24页
   ·国内外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检测现状第24-26页
     ·国内外前处理现状第24-25页
     ·国内外检测技术现状第25-26页
   ·液相色谱-质谱法发展概况第26-28页
     ·电喷雾电离接口第26-27页
     ·大气压化学电离接口第27页
     ·LC/MS的应用第27-28页
 2 本文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二章 玉米中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检测第29-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5页
   ·仪器与设备第29页
   ·试剂与材料第29-30页
   ·溶液配制第30-31页
   ·测定步骤第31-33页
     ·提取第31页
     ·净化第31页
     ·测定第31-33页
   ·定性定量方法第33-35页
     ·定性方法第33页
     ·定量方法第33-3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35-48页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35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35页
     ·流速的选择第35页
     ·柱温的选择第35页
   ·质谱条件的选择第35-37页
     ·电离源的选择第36页
     ·电喷雾电压的选择第36页
     ·载气流速的选择第36页
     ·毛细管温度的选择第36页
     ·扫描离子方式的选择第36-37页
     ·二级质谱碰撞能量的选择第37页
   ·三嗪类除草剂标准物质的色谱图第37页
   ·样品提取溶剂的选择第37-39页
   ·提取方式的选择第39-40页
   ·固相萃取净化条件的选择第40-45页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第40-42页
     ·上样液的选择第42-44页
     ·淋洗液的选择第44页
     ·洗脱液的选择第44-45页
   ·空白试验第45页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第45-46页
   ·回收率和精密度第46-48页
 3 方法评价第48页
 4 稳定性考察第48-49页
 5 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对粮谷中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检测第51-64页
 1 小麦中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检测第51-54页
   ·材料与方法第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3页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第51-52页
     ·回收率和精密度第52-53页
   ·方法评价第53-54页
 2 大麦中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检测第54-57页
   ·材料与方法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56页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第54-55页
     ·回收率和精密度第55-56页
   ·方法评价第56-57页
 3 大米中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检测第57-60页
   ·材料与方法第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59页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第57-58页
     ·回收率和精密度第58-59页
   ·方法评价第59-60页
 4 大豆中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检测第60-63页
   ·材料与方法第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62页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第60-61页
     ·回收率和精密度第61-62页
   ·方法评价第62-63页
 5 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基质效应的研究第64-68页
 1 基质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第64页
 2 基质效应的确认方法第64-66页
   ·标准曲线测定法第64-65页
   ·柱后灌注法第65页
   ·三嗪类除草剂基质效应的确认第65-66页
 3 基质效应的消除第66-67页
 4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1 样品中三嗪类除草剂的添加色谱图第75-79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花曼陀罗提取物杀虫活性研究
下一篇:蔬菜根结线虫生防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