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神经网络在罐形容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罐形容器缺陷检测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 | 第8-9页 |
·罐形容器缺陷检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罐形容器缺陷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罐形容器缺陷检测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基于声发射检测的罐形容器缺陷的识别 | 第13-20页 |
·声发射检测技术介绍 | 第13页 |
·罐形容器的典型声发射源分析 | 第13-14页 |
·罐形容器缺陷检测的声发射加载程序 | 第14-15页 |
·加载准备 | 第14页 |
·载荷控制 | 第14-15页 |
·声发射检测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15-16页 |
·声发射检测信号处理方法 | 第16-19页 |
·声发射参数分析法 | 第17页 |
·声发射波形分析法 | 第17-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基于小波分析的罐形容器缺陷检测方法及改进 | 第20-31页 |
·小波基础理论 | 第20-22页 |
·罐形容器缺陷检测系统的噪声处理 | 第22-26页 |
·小波消噪原理 | 第23页 |
·小波最大分解尺度与小波基的选取 | 第23-24页 |
·小波阈值消噪方法 | 第24-25页 |
·改进阈值函数的消噪方法及其应用 | 第25页 |
·罐形容器的声发射信号去噪对比实验研究 | 第25-26页 |
·罐形容器缺陷检测特征提取方法及其改进 | 第26-30页 |
·基于传统的小波包能量特征提取方法 | 第26-28页 |
·改进的基于区间小波包的能量矩特征提取方法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罐形容器缺陷检测方法及改进 | 第31-42页 |
·BP神经网络及其模式识别原理 | 第31-32页 |
·梯度优化算法基本理论 | 第32-33页 |
·梯度法简介 | 第32-33页 |
·梯度法优化原理 | 第33页 |
·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 | 第33-37页 |
·BP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梯度优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改进 | 第34-36页 |
·BP算法激活函数的改进 | 第36-37页 |
·罐形容器缺陷检测的神经网络识别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金属罐形容器的缺陷定位分析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42-62页 |
·硬件总体实施方案 | 第42页 |
·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 第42-43页 |
·主控制器MCU和DSP的选择 | 第43-45页 |
·MCU的选择 | 第44页 |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选择 | 第44-45页 |
·DSP端硬件电路设计 | 第45-51页 |
·DSP的复位、时钟和JTAG接口电路设计 | 第46-48页 |
·A/D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 第48-49页 |
·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 第49-51页 |
·MCU端硬件电路设计 | 第51-56页 |
·MCU的复位、时钟和JTAG接口电路设计 | 第51-52页 |
·键盘电路设计 | 第52-53页 |
·LCD显示电路设计 | 第53-54页 |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第54-56页 |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 第56-58页 |
·DSP与MCU的数据交换 | 第58-61页 |
·SPI串行通信设计 | 第58-60页 |
·HPI并行通信设计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2-82页 |
·软件总体实施方案 | 第62页 |
·DSP端软件设计模块 | 第62-70页 |
·DSP初始化模块设计 | 第62-63页 |
·DSP引导加载模块设计 | 第63-67页 |
·DSP中断采样模块设计 | 第67-68页 |
·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在DSP中的实现优化 | 第68-70页 |
·单片机端软件设计模块 | 第70-79页 |
·初始化模块设计 | 第70页 |
·主程序模块设计 | 第70-71页 |
·LCD显示模块设计 | 第71-74页 |
·键盘处理模块设计 | 第74-75页 |
·通信模块设计 | 第75-79页 |
·系统调试 | 第79-81页 |
·DSP系统的调试 | 第79-80页 |
·MCU系统的调试 | 第80-81页 |
·DSP与MCU联机调试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总结 | 第82页 |
·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