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

基于能量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开发

目录第1-7页
CONTENTS第7-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第15页
 §1.3 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和问题第15-16页
 §1.4 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第16-19页
  §1.4.1 建筑设计节能第17页
  §1.4.2 合理降低室内温、湿度标准第17页
  §1.4.3 空调系统方面节能第17-19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冷负荷模型建立第21-41页
 §2.1 辐射时间序列法计算冷负荷第22-26页
  §2.1.1 基本假设第22页
  §2.1.2 计算流程第22-23页
  §2.1.3 表面导热得热量和辐射冷负荷的计算第23-24页
  §2.1.4 周期响应因子的计算第24-25页
  §2.1.5 辐射时间因子的计算第25-26页
  §2.1.6 总结第26页
 §2.2 基于能量守恒的末端冷负荷计算第26-32页
  §2.2.1 基本假设第27页
  §2.2.2 模型分析第27-30页
  §2.2.3 算法设计第30-32页
 §2.3 基准冷负荷第32-40页
  §2.3.1 基本假设第33页
  §2.3.2 室内空气状况的研究第33-35页
  §2.3.3 基准冷负荷计算第35-40页
  §2.3.4 误差分析第40页
 §2.4 总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基于能量的节能原理及控制算法第41-62页
 §3.1 中央空调能效节能指标第41-46页
  §3.1.1 中央空调传统节能指标第41-42页
  §3.1.2 能效指标提出的前提第42-43页
  §3.1.3 冷冻站能效的概念第43-46页
 §3.2 中央空调整体优化数学模型第46-47页
 §3.3 冷冻泵节能分析与算法第47-50页
  §3.3.1 冷冻泵节能分析第47-49页
  §3.3.2 冷冻水泵控制算法第49-50页
 §3.4 冷却泵节能分析与算法第50-53页
  §3.4.1 冷却泵节能分析第50-51页
  §3.4.2 冷却泵控制算法第51-53页
 §3.5 冷却塔与制冷机整体节能分析第53-58页
  §3.5.1 冷却塔数学模型第53-55页
   §3.5.1.1 基于机理法冷却塔模型第53-54页
   §3.5.1.2 基于拟合法冷却塔模型第54-55页
  §3.5.2 制冷机数学模型第55-56页
   §3.5.2.1 机理模型第55页
   §3.5.2.2 拟合法模型第55-56页
  §3.5.3 控制算法第56-58页
 §3.6 制冷机节能分析及控制算法第58-61页
  §3.6.1 节能分析第58-60页
  §3.6.2 控制算法第60-61页
  §3.6.3 制冷机关机节能注意事项第61页
 §3.7 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开发与测试第62-85页
 §4.1 控制系统的构架设计第62-63页
 §4.2 控制系统功能介绍第63-66页
 §4.3 软件设计第66-74页
  §4.3.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第66-67页
  §4.3.2 RTOS软件设计第67-71页
  §4.3.3 基于操作系统的控制流程设计第71-74页
 §4.4 硬件设计第74-81页
  §4.4.1 节点控制器第74-78页
  §4.4.2 机房服务控制器第78-81页
 §4.5 节能效果第81-85页
  §4.5.1 数据分析第81-84页
  §4.5.2 在工程应用中的节能效果第84-8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7页
 §5.1 研究总结第85-86页
 §5.2 控制系统节能结果分析第86页
 §5.3 相关工作的展望第86-87页
附录一 MATLAB仿真源代码第87-89页
附录二 中央空调数据第89-93页
附录三 控制器实物图(一)第93-94页
附录四 控制器实物图(二)第94-95页
附录五 实验室调试图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致谢第99-10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第100-10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锅炉补给水水处理工艺技术及应用
下一篇: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