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连续刚构桥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地震及震害 | 第13-14页 |
·桥梁结构震害与抗震 | 第14-16页 |
·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土-结构相互作用 | 第18-19页 |
·地震波的输入 | 第19页 |
·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19-20页 |
·曲线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20-22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抗震分析基本理论 | 第24-46页 |
·地震波输入 | 第24-29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24-26页 |
·地震动空间变化特性 | 第26-28页 |
·地震波输入的方向及组合模式 | 第28-29页 |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基本方法 | 第29-30页 |
·静力法 | 第30页 |
·动力反应谱方法 | 第30-39页 |
·反应谱理论概述 | 第31-33页 |
·反应谱的原理 | 第33-34页 |
·反应谱理论的地震力计算 | 第34-38页 |
·反应谱的组合 | 第38-39页 |
·动力时程分析法 | 第39-43页 |
·动态时程分析法的概念 | 第39-40页 |
·动态时程分析法的发展过程简介 | 第40页 |
·动态时程法的分析计算 | 第40-43页 |
·阻尼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弯连续刚构桥反应谱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 | 第46-66页 |
·工程背景 | 第46-47页 |
·分析软件简介 | 第47-48页 |
·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48-49页 |
·自振特性计算 | 第49-52页 |
·桥梁结构动力特性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模态分析的结果 | 第50-52页 |
·一致激励下地震响应分析 | 第52-62页 |
·地震动输入 | 第52-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62页 |
·行波效应下弯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62-65页 |
·考虑行波效应的地震输入 | 第62-63页 |
·行波效应下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不同方向地震激励和曲率半径对曲线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 第66-78页 |
·模型选取 | 第66页 |
·模态分析 | 第66-68页 |
·频率的比较 | 第66-67页 |
·振型图比较 | 第67-68页 |
·不同曲率半径下的动力响应 | 第68-74页 |
·顺桥向激励 | 第68-71页 |
·横桥向激励 | 第71-74页 |
·不同方向的地震激励的影响分析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墩高对曲线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 第78-91页 |
·模型选取 | 第78-80页 |
·顺桥向激励响应分析 | 第80-84页 |
·主梁根部顺桥向最大弯矩分析 | 第80-81页 |
·桥墩墩项顺桥向最大弯矩分析 | 第81-82页 |
·桥墩墩底顺桥向最大弯矩分析 | 第82-83页 |
·桥墩墩底顺桥向最大剪力分析 | 第83-84页 |
·横桥向激励响应分析 | 第84-88页 |
·主梁横桥向最大弯矩分析 | 第84-85页 |
·主梁最大扭矩分析 | 第85-86页 |
·桥墩墩底横桥向最大弯矩分析 | 第86-87页 |
·桥墩墩底最大扭矩分析 | 第87-88页 |
·高低墩相对高差对曲线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 第88-90页 |
·模型选取 | 第88-89页 |
·顺桥向激励响应对比分析 | 第89页 |
·横桥向激励响应对比分析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