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引言 | 第11-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7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3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24-25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4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1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概述 | 第25-36页 |
·农村小额信贷的概念与特点 | 第25页 |
·农村小额信贷的概念 | 第25页 |
·农村小额信贷的特点 | 第25页 |
·农村小额信贷的分类 | 第25页 |
·农村小额信贷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马克思的农业发展与借贷资本理论 | 第25-26页 |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页 |
·交易费用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6页 |
·普惠性金融体系理念 | 第26-27页 |
·农村小额信贷的基本模式 | 第27-29页 |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界定 | 第29-36页 |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29-31页 |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 | 第31-36页 |
2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 第36-68页 |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程 | 第36-40页 |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可持续性分析 | 第40-51页 |
·项目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分析 | 第42-43页 |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分析 | 第43-45页 |
·政府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分析 | 第45-47页 |
·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分析 | 第47-49页 |
·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性分析 | 第49页 |
·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可持续性分析 | 第49-50页 |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性情况总结 | 第50-51页 |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51-57页 |
·宏观制约因素分析 | 第51-53页 |
·微观制约因素分析 | 第53-57页 |
·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 第57-68页 |
·国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小额信贷的典型模式 | 第57-61页 |
·孟加拉乡村银行等三家银行经营业绩分析 | 第61-64页 |
·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 第64-68页 |
3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模式选择 | 第68-75页 |
·农村小额信贷模式比较 | 第68-70页 |
·农村信用社模式 | 第68页 |
·政府贴息小额信贷模式 | 第68-69页 |
·龙头企业模式 | 第69页 |
·乡村银行模式 | 第69-70页 |
·中国农村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模式选择 | 第70-75页 |
·基本原则 | 第70-71页 |
·三位一体四化主导模式 | 第71-74页 |
·实施三位一体四化模式的具体措施 | 第74-75页 |
4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第75-81页 |
·优化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75-77页 |
·拓展资金渠道 | 第75-76页 |
·完善立法 | 第76页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76-77页 |
·加强金融监管 | 第77页 |
·健全农村小额信贷内部运行机制 | 第77-81页 |
·严格放贷程序 | 第77-78页 |
·健全内部结构 | 第78-79页 |
·规避信贷风险 | 第79-81页 |
5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