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艺美学论文

感物而兴 兴而修辞--王一川“兴辞诗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论第9-11页
本论第11页
一、“兴辞诗学”的理论背景第11-21页
 (一) “兴辞诗学”的理论准备第13-17页
  1. 认识论美学第13-14页
  2. 体验论美学第14-16页
  3. 语言论美学第16-17页
 (二) “兴辞诗学”的理论基础第17-21页
  1. 修辞论美学理想第17-18页
  2. 话语与文化语境第18-20页
  3. 理论的批评化第20-21页
二、“兴辞诗学”的理论内涵第21-29页
 (一) “感兴”之呼唤第21-24页
  1. “兴”与“感兴”第21-23页
  2. “个人体验”第23-24页
 (二) “修辞”之内植第24-26页
  1. “修辞”视角第24-25页
  2. “语效组合”第25-26页
 (三) “兴辞诗学”之整合第26-29页
  1. “兴辞诗学”的涵义第26-28页
  2. “兴辞诗学”的操作第28-29页
三、“兴辞诗学”的思维特质第29-32页
 (一) 提取中国古典与西方理性之精华第29-31页
 (二) 融会民族特色及个人风格之统一第31-32页
四、“兴辞诗学”的运用及缺憾第32-38页
 (一) “兴辞诗学”的运用第32-34页
 (二) “兴辞诗学”的缺憾第34-38页
余论第38-40页
注释第40-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由的读者--萨特《什么是文学?》中的接受美学内涵
下一篇:浦安迪《中国叙事学》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