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一段硝化反应器的建模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 ·化工系统工程发展概述 | 第14-16页 |
| ·基本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化工过程数学模型 | 第16-19页 |
| ·数学模型的分类 | 第16-17页 |
| ·建模假设 | 第17-18页 |
|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 第18-19页 |
| ·化工流程模拟系统 | 第19-23页 |
| ·化工流程模拟系统的发展 | 第19-21页 |
| ·化工流程模拟系统分类 | 第21-23页 |
| ·化工流程稳态模拟 | 第21-22页 |
| ·化工流程动态模拟 | 第22-23页 |
| ·化学反应器 | 第23-27页 |
| ·化学反应器的分类 | 第23-26页 |
| ·多级全混流串联反应釜的递推设计方程 | 第26-27页 |
| ·甲苯一段硝化工艺概述 | 第27-29页 |
| ·甲苯一段硝化工艺的发展 | 第28-29页 |
|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甲苯一段硝化工艺流程 | 第30-34页 |
| ·混酸配制单元 | 第30-31页 |
| ·甲苯硝化单元 | 第31-32页 |
| ·静态分离单元 | 第32页 |
| ·中和脱酚单元 | 第32-33页 |
| ·精制过程单元 | 第33页 |
| ·硝烟的吸收单元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52页 |
| ·芳香烃硝化机理 | 第34-36页 |
| ·σ-配合物理论 | 第34-35页 |
| ·π-络合物碰撞对理论 | 第35-36页 |
| ·单电子转移理论 | 第36页 |
| ·硝化机理选择 | 第36页 |
| ·硝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 | 第36-47页 |
| ·化学反应控制模型 | 第36-37页 |
| ·传质控制动力学模型 | 第37-39页 |
| ·硝化反应副反应 | 第39-41页 |
| ·硝化反应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 ·控制模型的选择与假设 | 第42-43页 |
| ·独立反应数分析 | 第43-45页 |
| ·硝化反应速率方程式 | 第45-47页 |
| ·反应器建模 | 第47-52页 |
| ·模型假设 | 第48页 |
| ·组分分析 | 第48-49页 |
| ·连续搅拌第i级串联反应釜的模型建立 | 第49-52页 |
| ·串联反应釜第i级釜总物料衡算方程 | 第49页 |
| ·串联反应釜第i级釜中组分j的物料衡算方程 | 第49-51页 |
| ·串联反应釜第i级釜的能量衡算方程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模型求解 | 第52-70页 |
| ·物性估算 | 第52-58页 |
| ·组分的临界性质 | 第52-54页 |
| ·热力学参数的估算 | 第54页 |
| ·纯物质的物性表 | 第54-56页 |
| ·UNIFAC法估算活度 | 第56-58页 |
| ·反应器的模拟计算 | 第58-70页 |
| ·反应器的稳态模拟 | 第59-63页 |
| ·稳态模拟操作特性分析 | 第61-63页 |
| ·反应器的动态模拟 | 第63-70页 |
| ·动态特性分析 | 第65-70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8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80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0-81页 |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