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22页 |
1 引言 | 第22-49页 |
·废水氮素污染 | 第22页 |
·废水生物脱氮 | 第22-24页 |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 第22-23页 |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 第23-24页 |
·短程硝化工艺 | 第24-35页 |
·短程硝化原理 | 第25-27页 |
·短程硝化特征 | 第27-29页 |
·短程硝化性能及其优化 | 第29-34页 |
·短程硝化工艺的应用 | 第34-35页 |
·厌氧氨氧化工艺 | 第35-47页 |
·厌氧氨氧化原理 | 第35-37页 |
·厌氧氨氧化特征 | 第37-42页 |
·厌氧氨氧化效能与控制 | 第42-46页 |
·厌氧氨氧化应用 | 第46-47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47-49页 |
2 高活性短程硝化菌的富集培养 | 第49-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试验装置 | 第49页 |
·接种污泥 | 第49页 |
·试验废水 | 第49-50页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动力学试验 | 第51页 |
·生长与衰减试验 | 第51-52页 |
·分析方法 | 第52页 |
·试验结果 | 第52-58页 |
·反应器运行性能 | 第52-56页 |
·富集培养物性能 | 第56-5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8-60页 |
·高活性短程硝化菌富集培养物的特性 | 第58-59页 |
·高活性短程硝化菌富集培养物的选育策略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3 高效短程硝化工艺的运行性能 | 第61-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试验装置 | 第61页 |
·进水配方 | 第61页 |
·试验方法 | 第61-63页 |
·分析方法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工艺的高效性能 | 第63-67页 |
·艺的稳定性能 | 第67-72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2-76页 |
·短程硝化菌的功能空间 | 第74页 |
·AOB的功能空间因子 | 第74-75页 |
·NOB的功能空间因子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4 高效短程硝化工艺的过程控制 | 第77-9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78页 |
·试验装置 | 第77-78页 |
·进水配方 | 第78页 |
·接种污泥 | 第78页 |
·试验方法 | 第78页 |
·分析方法 | 第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5页 |
·碱度影响 | 第78-81页 |
·温度影响 | 第81-85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85-88页 |
·碱度影响机理 | 第85-86页 |
·碱度控制技术 | 第86-87页 |
·温度影响机理 | 第87-88页 |
·温度控制技术 | 第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5 高效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 | 第90-10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0-94页 |
·试验装置 | 第90页 |
·接种污泥 | 第90-91页 |
·试验废水 | 第91页 |
·试验方法 | 第91-92页 |
·产气试验 | 第92页 |
·分批试验 | 第92-93页 |
·衰减试验 | 第93-94页 |
·分析方法 | 第94页 |
·试验结果 | 第94-101页 |
·AAOB富集培养性能 | 第94-97页 |
·富集物性能 | 第97-101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01-103页 |
·高活性富集物的性状 | 第101-102页 |
·富集培养技术 | 第102-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6 高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运行性能 | 第104-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5页 |
·试验装置 | 第104页 |
·进水配方 | 第104页 |
·试验方法 | 第104-105页 |
·污泥活性测定 | 第105页 |
·分析方法 | 第105页 |
·试验结果 | 第105-110页 |
·工艺高效性 | 第105-108页 |
·艺稳定性 | 第108-11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10-112页 |
·高污泥浓度 | 第110-111页 |
·高污泥活性 | 第111-112页 |
·小结 | 第112-113页 |
7 高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过程控制 | 第113-1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3-114页 |
·试验装置 | 第113页 |
·试验废水 | 第113页 |
·试验方法 | 第113-114页 |
·分析方法 | 第114页 |
·试验结果 | 第114-124页 |
·限制性基质试验 | 第114-117页 |
·pH影响试验 | 第117-119页 |
·颗粒浮泥试验 | 第119-124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24-128页 |
·基质控制 | 第124页 |
·pH控制 | 第124-127页 |
·浮泥控制 | 第127-128页 |
·小结 | 第128-129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4页 |
·主要结论 | 第129-132页 |
·创新点 | 第132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8页 |
个人简历 | 第148-149页 |
主要论文发表情况 | 第149-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