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德国哲学论文--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前期哲学论文--康德(Kant,I.1724~1804年)论文

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导论 自我与世界:认识论的逻辑主体与逻辑对象第8-23页
 第一节 认识论:“自我”和“世界”的关系第8-13页
  一、认识与认识论关系辨析第8-10页
  二、认识论何以可能与思和在的关系第10-13页
 第二节“自我”:认识论的逻辑主体第13-18页
  一、“自我”概念的历史演变轮廓第13-17页
  二、“自我”作为认识论逻辑主体的理论根据第17-18页
 第三节“世界”:认识论的逻辑对象第18-23页
  一、“世界”概念的历史演变轮廓第19-21页
  二、“世界”作为认识论逻辑对象的理论根据第21-23页
第一章 康德的“自我意识”理论第23-37页
 第一节 认识能力与知识的界限第23-29页
  一、感性直观第24-26页
  二、理性思维第26-29页
  三、知识的界限第29页
 第二节 先天综合判断: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逻辑形式第29-32页
  一、知识就是判断第30-31页
  二、先天综合判断第31-32页
 第三节 自我意识:先天综合判断的逻辑担保第32-37页
  一、经验自我意识第33-34页
  二、先验自我意识第34-37页
第二章 马克思的“自我意识”理论第37-50页
 第一节 实践、意识与主体第37-42页
  一、实践第37-39页
  二、意识第39-41页
  三、主体第41-42页
 第二节 认识主体的两种意识第42-46页
  一、对象意识第43-44页
  二、自我意识第44-46页
 第三节 自我意识本质特征第46-50页
  一、个别性第46-47页
  二、普遍性第47-49页
  三、能动性第49-50页
第三章 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之比较第50-62页
 第一节 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的联系第50-55页
  一、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对“人是主体”的共识第50-51页
  二、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对“能动性”的共识第51-53页
  三、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对“自由向度”的共识第53-55页
 第二节 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的区别第55-58页
  一、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逻辑范式不同第55-57页
  二、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自由内涵不同第57-58页
 第三节 “自我意识”理论的重要性第58-62页
  一、自我意识理论是对人生存意义的关注第59-60页
  二、自我意识理论是对人本质力量的证明第60-61页
  三、自我意识理论是对人自由理想的肯定第61-62页
结语 “自我意识”理论的价值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后记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对卢梭“公意”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意义
下一篇:一般对象的现象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