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简要评析 | 第13页 |
·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涵义 | 第13-14页 |
·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对象的界定 | 第14页 |
·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范围的界定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2 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 第17-21页 |
·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理论支撑 | 第17-19页 |
·大数法则原理 | 第17页 |
·社会公平理论 | 第17-18页 |
·收入再分配理论 | 第18-19页 |
·博弈理论 | 第19页 |
·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实践依据 | 第19-21页 |
·建立全国性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 第19页 |
·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需要 | 第19-20页 |
·缩小贫富差距的需要 | 第20页 |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体制的需要 | 第20-21页 |
3 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现状和实现全国统筹可行性分析 | 第21-32页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现状分析 | 第21-26页 |
·统筹层次对劳动力流动影响的分析 | 第21-22页 |
·统筹层次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影响的分析 | 第22-26页 |
·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可行性分析 | 第26-32页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条件 | 第26-28页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28-32页 |
4 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障碍分析 | 第32-47页 |
·区域间的差异 | 第32-41页 |
·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 第32-34页 |
·各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和抚养比存在差异 | 第34-36页 |
·各地区的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和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存在差异 | 第36-38页 |
·各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存在差异 | 第38-40页 |
·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节余存在差异 | 第40-41页 |
·相关利益主体行为 | 第41-45页 |
·政府行为分析 | 第42-44页 |
·企业行为分析 | 第44页 |
·个人行为分析 | 第44-45页 |
·制度层面问题 | 第45-47页 |
·地方政府绩效考核问题 | 第45页 |
·财政管理体制问题 | 第45页 |
·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问题 | 第45-47页 |
5 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方案设计 | 第47-63页 |
·基本养老金计发方案研究 | 第47-55页 |
·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 | 第47-48页 |
·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变化 | 第48-50页 |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作用 | 第50-51页 |
·全国统筹下的基本养老金计发方案研究 | 第51-55页 |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下的中央与地方责任划分研究 | 第55-61页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做实个人账户上的责任界定 | 第55-56页 |
·中央与地方在基本养老保险责任上的划分模式 | 第56-57页 |
·中央与地方在基本养老保险责任上的定量划分研究 | 第57-61页 |
·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方案选择 | 第61-63页 |
6 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政策建议 | 第63-66页 |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 | 第63-64页 |
·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 | 第63页 |
·加强基金监管力度 | 第63页 |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垂直经办体制 | 第63-64页 |
·加强社会保障部门建设 | 第64页 |
·健全基本养老保险法制建设 | 第64页 |
·做好基本养老保险有效筹资工作 | 第64-66页 |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 第64页 |
·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 | 第64-65页 |
·推迟退休年龄 | 第65-66页 |
7 结语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