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重庆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绪论第8-15页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研究的背景第8页
     ·研究的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3页
     ·国内外对自主创新内涵研究综述第9-10页
     ·国内外对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现状第10-12页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选择研究综述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2-13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3-14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4-15页
2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21页
   ·区域自主创新理论第15-18页
     ·区域自主创新的内涵第15页
     ·区域自主创新的三种模式第15-16页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特点第16-18页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第18-19页
     ·自主创新有助于保持经济长期的繁荣稳定第18页
     ·自主创新提高了区域的竞争优势第18页
     ·自主创新有利于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第18-19页
     ·自主创新辐射效应明显第19页
     ·自主创新有利于解决区域内部就业难题第19页
   ·区域经济发展对自主创新活动的影响第19-21页
3 重庆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概况第21-38页
   ·重庆市区域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发展概况第21-30页
     ·重庆市区域创新基础研发平台发展现状第21-25页
     ·重庆市区域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发展现状第25-27页
     ·重庆市区域创新科技服务能力发展现状第27-30页
   ·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环境第30-33页
     ·重庆市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环境相关指标分析第30-31页
     ·科技进步环境状况所呈现出的一些特征第31-33页
   ·重庆市产学研发展第33-34页
     ·重庆市产学研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果第33页
     ·重庆市产学研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第33-34页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34-35页
     ·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经济指标第34页
     ·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第34-35页
   ·重庆市科技活动产出第35-38页
     ·重庆市科技活动产出的特征第36-38页
4 重庆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第38-50页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8-40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38页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38-40页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方法第40-41页
     ·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法简介及分析步骤第40-41页
   ·重庆市与7 个典型省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与综合评价第41-50页
     ·比较对象的选取第41-42页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第42-43页
     ·重庆市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重庆市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与劣势第45-50页
5 重庆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第50-58页
   ·重庆市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第50页
   ·重庆市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分布第50-54页
     ·汽摩产业第50页
     ·装备制造业第50-51页
     ·生物产业第51页
     ·电子信息产业第51-52页
     ·新材料产业第52页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第52-53页
     ·现代农业第53-54页
     ·天然气化工产业第54页
   ·重庆市推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重大工程第54-58页
     ·中国科学院分院建设工程第54页
     ·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工程第54-55页
     ·科技基础平台结构优化工程第55页
     ·科技基础研发平台示范提升工程第55-56页
     ·国家级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工程第56页
     ·“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工程第56页
     ·铝合金加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工程第56-57页
     ·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第57页
     ·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第57-58页
6 重庆市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第58-63页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能力第58-59页
     ·施行以政府政策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推进模式第58页
     ·全力扶持高质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改制上市第58页
     ·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第58-59页
   ·加快风险投资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第59-60页
     ·建立多元化科技风险投资渠道,增强科技型企业融资能力第59页
     ·完善科技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创业板第59页
     ·充分发挥风险担保机构的作用第59-60页
   ·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提升科技产业化水平第60-61页
     ·探索实践官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第60页
     ·推动技术市场和技术转移体系发展与完善第60页
     ·推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第60-61页
   ·充分利用核心技术或核心产业的带动作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第61页
   ·培养引进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第61-63页
7 主要结论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第67页
 A 数据来源的主要统计年鉴第67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7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下一篇:基于点轴理论的重庆市城镇空间结构演变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