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计算机论文

信息技术课与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22页
 (一) 选题的意义第8-11页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20页
 (三) 课题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0-22页
一、信息技术课与信息素养的概念界定第22-28页
 (一) 信息技术课第22-26页
  1、含义第22页
  2、教学目标及内容第22-24页
  3、教学原则第24-26页
 (二) 信息素养第26-28页
  1、含义第26-27页
  2、目标第27-28页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8-41页
 (一) 信息意识方面第28-32页
  1、具有较好的信息主体意识第28-30页
  2、计划意识和合作观念不强第30-31页
  3、对于网络态度有点消极第31-32页
 (二) 信息知识和能力方面第32-36页
  1、了解较多的信息基础知识第32-33页
  2、具有部分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第33-35页
  3、上网目的不够明确第35-36页
 (三) 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第36-41页
  1、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及正确的人生观第36页
  2、日常行为习惯仍需督促第36-38页
  3、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第38-39页
  4、网络道德和责任不强第39-41页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策略第41-62页
 (一) 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第41-44页
  1、信息意识的具体培养目标第41页
  2、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途径第41-44页
 (二) 对学生信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第44-56页
  1、信息知识的培养策略第45-50页
  2、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第50-56页
 (三) 教学过程中信息伦理道德的渗透第56-62页
  1、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目标第57页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第57-62页
四、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效果检验第62-67页
 (一) 检验工具设计第62-63页
  1、第一阶段:问卷编制第62-63页
  2、第二阶段:问卷施测第63页
 (二) 实验效果检验第63-65页
  1、实验班与对比班的信息素养水平前测差异比较第63-64页
  2、实验班与对比班的信息素养水平后测差异比较第64-65页
  3、实验班信息素养水平前、后测差异比较第65页
 (三) 实验效果小结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72-73页
后记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