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国内外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国内关于公共设施投资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5-18页 |
·大型体育赛事运动员村投资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运动员村投资管理的溯源与发展趋势 | 第21-33页 |
·大型体育赛事运动员村的历史溯源 | 第21-23页 |
·近几届奥运会及亚运会的运动员村概况 | 第23-30页 |
·釜山亚运会(2002 年) | 第23-24页 |
·多哈亚运会(2006 年) | 第24-26页 |
·北京奥运会(2008 年) | 第26-27页 |
·广州亚运会(2010 年) | 第27-30页 |
·大型体育赛事运动员村的发展趋势 | 第30-33页 |
·依靠政府全力推动运动员村的投资建设工作 | 第30页 |
·考虑赛后功能转换,处理好永建与临建的关系 | 第30-31页 |
·注重运动员村内外交通的衔接与交通组织的转换 | 第31页 |
·做好运动员村的赛后利用,减少工程改造 | 第31页 |
·运动员村充分体现“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先进理念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大型体育赛事运动员村的投资管理模式比较 | 第33-40页 |
·模式一:直接指定投资商 | 第33-34页 |
·基本概念 | 第33页 |
·优势 | 第33-34页 |
·劣势 | 第34页 |
·模式二: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确定投资商 | 第34-36页 |
·基本概念 | 第34页 |
·优势 | 第34-35页 |
·劣势 | 第35-36页 |
·模式三:通过项目法人招标确定投资商 | 第36-38页 |
·基本概念 | 第36页 |
·优势 | 第36-37页 |
·劣势 | 第37-38页 |
·三种投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案例研究:北京奥运村的投资管理运作分析 | 第40-52页 |
·组织机制 | 第40-42页 |
·基本思路 | 第40页 |
·运作原则 | 第40-41页 |
·项目法人招标的工作机构 | 第41-42页 |
·运作流程 | 第42-45页 |
·北京奥运村项目法人招标的基本程序 | 第42-43页 |
·政府对奥运村项目投标人的基本要求 | 第43-44页 |
·项目公司组织结构 | 第44-45页 |
·赛时运行及赛后运营 | 第45-47页 |
·北京奥运村项目的赛时运行 | 第45-46页 |
·北京奥运村项目的赛后运营 | 第46-47页 |
·成功经验及不足分析 | 第47-52页 |
·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 第47-49页 |
·北京奥运村投资管理的不足分析 | 第49-52页 |
第五章 项目法人招标的基本框架与制度创新 | 第52-59页 |
·项目法人招标的基本框架 | 第52-53页 |
·实施项目法人招标的制度创新 | 第53-57页 |
·政府在项目法人招标中的作用 | 第57-59页 |
·税收减免 | 第57页 |
·提供土地及其他后勤设施 | 第57-58页 |
·外汇风险 | 第58页 |
·利率补偿 | 第58页 |
·防止出现类似竞争项目 | 第58页 |
·完工和运营方面的监管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