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人体病毒学(致病病毒)论文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LAT基因ORF2对Vero细胞的抗凋亡作用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8页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概述第15页
   ·HSV的形态与结构第15-16页
   ·HSV-2 的基因组及基因表达第16-17页
     ·HSV-2 的基因组结构第16页
     ·HSV-2 的基因表达第16-17页
   ·HSV 的 LAT 基因第17-19页
     ·LAT家族第17-18页
     ·LAT的开放读码框第18-19页
     ·LAT的启动子第19页
   ·LAT基因的作用机制第19-25页
     ·LAT在病毒潜伏感染中的作用第19-23页
     ·LAT在病毒再激活中的作用第23-25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5-28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5-26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LAT基因ORF2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8-42页
   ·前言第28页
   ·实验材料第28-31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8-29页
     ·菌株和质粒第29页
     ·主要试剂第29-30页
     ·溶液和培养基第30-31页
   ·技术路线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39页
     ·HSV-2 LAT 基因ORF2 序列的PCR扩增第31-34页
     ·pEGFP-C2 真核表达质粒的扩增第34-37页
     ·pEGFP-C2 质粒和PCR产物的双酶切第37页
     ·酶切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7页
     ·酶切产物的回收纯化第37页
     ·目的基因与质粒载体的连接第37-38页
     ·制备大肠杆菌Top10 感受态细胞及连接产物的转化第38页
     ·重组质粒pEGFP-ORF2 的提取第38页
     ·重组质粒pEGFP-ORF2 的双酶切鉴定第38-39页
     ·酶切鉴定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9页
     ·测序鉴定pEGFP-ORF2 重组质粒上的ORF2 序列第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1页
     ·HSV-2 LAT基因ORF2 序列的PCR扩增第39页
     ·质粒的双酶切鉴定第39页
     ·重组质粒pEGFP-ORF2 的测序鉴定第39-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LAT基因ORF2 在真核细胞SH-SY5Y/Vero中的表达及鉴定第42-60页
   ·前言第42页
   ·实验材料第42-45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42-43页
     ·细胞、菌株和质粒第43页
     ·主要试剂第43-44页
     ·溶液第44-45页
   ·技术路线第45页
   ·实验方法第45-53页
     ·无内毒素质粒的提取第45-46页
     ·SH-SY5Y细胞的培养第46-48页
     ·Vero细胞的培养第48-49页
     ·重组质粒转染SH-SY5Y/Vero细胞第49-51页
     ·RT-PCR鉴定LAT基因ORF2 的转录第51-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SH-SY5Y细胞的培养第53-54页
     ·质粒在SH-SY5Y细胞的表达第54-55页
     ·Vero细胞的培养第55页
     ·质粒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第55页
     ·质粒在Vero细胞中的稳定筛选第55-56页
     ·瞬时转染效率的比较第56-58页
     ·LAT基因ORF2 转录的RT-PCR鉴定第58-59页
   ·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LAT基因ORF2 对Vero细胞的抗凋亡作用第60-72页
   ·前言第60页
   ·实验材料第60-62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60-61页
     ·质粒和细胞第61页
     ·主要试剂第61-62页
     ·溶液第62页
   ·技术路线第62页
   ·实验方法第62-64页
     ·Vero细胞的培养第62-63页
     ·质粒转染Vero细胞第63页
     ·MTT细胞增殖实验第63页
     ·5-FU诱导细胞凋亡第63页
     ·Giemsa染色检测第63页
     ·DNA ladder 片段分析第63页
     ·Caspase 3 凋亡蛋白检测第63-64页
     ·统计学分析第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0页
     ·质粒pEGFP-ORF2 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第64-65页
     ·质粒pEGFP-ORF2 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第65-66页
     ·5-FU诱导细胞凋亡浓度,时间的确定第66页
     ·凋亡诱导后荧光显微镜形态分析第66-67页
     ·Giemsa 染色第67-68页
     ·细胞存活率MTT法分析结果第68页
     ·DNA梯状凋亡条带第68-69页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Caspase3 活性第69-70页
   ·小结第70-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健康人群携带沙门氏菌第一类整合子与基因组岛的鉴定及特性分析
下一篇:干细胞在PET上的三维扩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