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航姿仪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GPS 测姿系统原理 | 第16-34页 |
| ·GPS 全球定位系统的介绍 | 第16-17页 |
| ·GPS 信号与导航电文 | 第17-19页 |
| ·GPS 信号的结构 | 第17-18页 |
| ·GPS 导航电文 | 第18-19页 |
| ·GPS 载波相位测量 | 第19-25页 |
| ·载波相位测量原理 | 第19-20页 |
| ·载波相位观测方程 | 第20-21页 |
| ·载波相位观测误差 | 第21-22页 |
| ·载波相位测量的相对定位 | 第22-25页 |
| ·姿态的解算 | 第25-28页 |
| ·整周模糊度的求解 | 第28-32页 |
| ·整周模糊度的求解方法 | 第28-29页 |
| ·整周模糊度的QR 分解法 | 第29-32页 |
| ·整周模糊度的检验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3章 航姿仪硬件设计 | 第34-53页 |
| ·航姿仪总体方案设计 | 第34-35页 |
| ·导航计算机的设计 | 第35-46页 |
| ·导航计算机系统需求分析 | 第35页 |
| ·导航计算机的选择 | 第35-36页 |
| ·FPGA 的硬件设计 | 第36-40页 |
| ·JTAG 接口电路 | 第36页 |
| ·FPGA 电源电路 | 第36-37页 |
| ·FPGA 时钟电路 | 第37页 |
| ·SDRAM 接口电路 | 第37-38页 |
| ·FPGA 的配置电路 | 第38-40页 |
| ·NiosII 软核处理器设计 | 第40-46页 |
| ·NiosⅡ软核结构 | 第40页 |
| ·定制NiosⅡ处理器核 | 第40-41页 |
| ·定制SDRAM 核 | 第41-42页 |
| ·定制JTAG UART 核 | 第42页 |
| ·定制UART 核 | 第42-43页 |
| ·定制LCD 的PIO 核 | 第43-44页 |
| ·定制系统ID | 第44页 |
| ·设置基地址和中断请求优先级 | 第44-45页 |
| ·设置NiosⅡ复位和异常地址 | 第45-46页 |
| ·Nios II 系统的生成 | 第46页 |
| ·GPS 数据采集模块的硬件设计 | 第46-50页 |
| ·GPS 接收机简介 | 第46-47页 |
| ·GPS 接收机的数据格式 | 第47-48页 |
| ·GPS 接收机的接口 | 第48页 |
| ·GPS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 第48-50页 |
| ·LCD 接口设计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航姿仪软件设计 | 第53-74页 |
| ·Nios II IDE 集成开发环境简介 | 第53页 |
| ·姿态测量软件程序设计 | 第53-73页 |
| ·GPS 卫星位置解算 | 第55-60页 |
| ·配置命令的发送 | 第56-57页 |
| ·星历信息的接收 | 第57-59页 |
| ·卫星坐标的求解 | 第59-60页 |
| ·整周模糊度的解算 | 第60-64页 |
| ·QR 分解法 | 第60-61页 |
| ·QR 分解求解整周模糊度 | 第61-64页 |
| ·载体姿态的解算 | 第64-65页 |
| ·浮点数转换程序设计 | 第65-68页 |
| ·浮点数的数据格式 | 第65-66页 |
| ·浮点数转换为十进制的程序设计 | 第66-68页 |
| ·LCD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 | 第68-73页 |
| ·LCD 的指令表 | 第68-70页 |
| ·LCD 驱动程序设计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5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4-85页 |
| ·静态位置实验 | 第74-79页 |
| ·测量时间实验 | 第79-82页 |
| ·基线长度实验 | 第82-83页 |
| ·误差分析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结论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