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实地考察法 | 第15-16页 |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 第16页 |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循环经济 | 第17-19页 |
·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17页 |
·循环经济的原则 | 第17-19页 |
·旅游循环经济 | 第19-23页 |
·旅游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19-20页 |
·旅游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旅游循环经济的原则 | 第21-23页 |
·旅游资源非优景区 | 第23-25页 |
·旅游资源非优景区的涵义 | 第23-24页 |
·旅游资源非优景区的界定 | 第24-25页 |
3 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差 | 第25页 |
·旅游企业管理水平有限,生产效率低 | 第25页 |
·旅游资源、旅游环境不能合理有效利用,甚至遭到破坏 | 第25-26页 |
·各方面利益矛盾冲突较多,综合效益较差 | 第26页 |
·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旅游资源水平较低 | 第26-27页 |
·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基础设施不完备 | 第27页 |
·生态环境的容量和自净更新能力有限 | 第27页 |
·政府及主管部门管能力、措施手段有待提高 | 第27-28页 |
·旅游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制约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 第28页 |
·当地社区居民和游客的资源与环境的价值意识有待加强 | 第28页 |
·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发展建设中引入旅游循环经济的意义 | 第28-30页 |
·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 | 第28页 |
·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资源非优景区的形象 | 第28页 |
·提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 第28页 |
·满足旅游者需要,提高旅游者素质 | 第28-29页 |
·有效维护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 | 第29-30页 |
4 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发展研究——以仙鹤峪景区为例 | 第30-57页 |
·仙鹤峪景区简介 | 第30-40页 |
·旅游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 第30-32页 |
·仙鹤峪景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 第32-35页 |
·仙鹤峪景区主要客源市场需求特征调查分析 | 第35-40页 |
·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发展的旅游产品策略 | 第40-49页 |
·旅游产品概念的内涵 | 第40-41页 |
·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旅游产品开发原则与策略 | 第41-44页 |
·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开发的旅游产品类型 | 第44-49页 |
·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市场营销策略 | 第49-57页 |
·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产品的定价策略 | 第49-51页 |
·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产品的分销渠道策略 | 第51-52页 |
·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产品的促销策略 | 第52-54页 |
·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产品的其他营销策略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