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 番茄斑萎病毒概述 | 第11-15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分类地位、病原形态及生物学 | 第11-12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分类地位 | 第11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病原形态及生物学 | 第11-12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分布及危害症状 | 第12-15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分布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3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危害症状 | 第13-15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毒介体 | 第15页 |
2 番茄斑萎病毒病的防治 | 第15-16页 |
3 RNA沉默概述 | 第16-23页 |
·RNA沉默的定义 | 第16-17页 |
·RNA沉默的分类 | 第17页 |
·RNA沉默的发现 | 第17-18页 |
·RNA沉默的机制 | 第18-20页 |
·植物RNA沉默的主要途径 | 第18-20页 |
·siRNA途径 | 第19页 |
·miRNA途径 | 第19-20页 |
·RNA沉默的病毒抑制子 | 第20-21页 |
·RNA沉默的应用 | 第21-23页 |
·RNA沉默防治植物病毒病 | 第21-22页 |
·疾病治疗上的研究 | 第22-23页 |
·RNA沉默在作物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 第23页 |
4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常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及番茄斑萎病毒的检测 | 第25-47页 |
1 材料 | 第25-26页 |
·菌株、质粒 | 第25页 |
·酶、化学试剂 | 第25页 |
·引物 | 第25页 |
·抗生素 | 第25-26页 |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26页 |
2 方法 | 第26-36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接种与纯化 | 第26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接种 | 第26页 |
·接种后的纯化 | 第26页 |
·DNA分子操作常规技术 | 第26-35页 |
·RT-PCR反应 | 第26-27页 |
·病毒R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cDNA的合成 | 第27页 |
·一般PCR反应 | 第27页 |
·DNA的纯化回收 | 第27-29页 |
·PCR产物试剂盒纯化回收 | 第27-28页 |
·DNA的割胶回收 | 第28-29页 |
·DNA的酶切体系 | 第29页 |
·DNA的连接 | 第29-30页 |
·PCR产物的连接 | 第29-30页 |
·酶切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 第30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RbCl方法 | 第30页 |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Hanahan方法 | 第30-31页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第31-32页 |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 | 第32-35页 |
·重组质粒的PCR筛选 | 第32页 |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 第32-33页 |
·试剂盒提取质粒 | 第33-34页 |
·质粒的纯化与浓缩 | 第34页 |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34页 |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34页 |
·重组质粒测序鉴定 | 第34-35页 |
·电泳 | 第35页 |
·EB电泳 | 第35页 |
·SYBR GreenI电泳 | 第35页 |
·血清学检测TSWV | 第35-36页 |
·双抗体夹心法 | 第35-36页 |
·三抗体夹心法 | 第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6页 |
·病毒汁液摩擦接种 | 第36-37页 |
·TSWV N基因和G_N/G_C基因克隆与分析结果 | 第37-46页 |
·RT-PCR结果 | 第37-42页 |
·序列分析结果 | 第42-46页 |
4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番茄斑萎病毒(TSWV)外壳蛋白N基因的克隆及dsRNA植物载体的构建 | 第47-64页 |
1 N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47页 |
2 dsRNA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50页 |
·313bp dsRNA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536bp dsRNA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62页 |
·N基因313bp片段的获得和反向重复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0-56页 |
·N基因313bp片段的获得 | 第50-53页 |
·N基因313bp反向重复表达载体的克隆 | 第53-56页 |
·N基因536bp片段的获得和反向重复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6-62页 |
·N基因536bp片段的获得 | 第56-59页 |
·N基因536bp反向重复表达载体的克隆 | 第59-62页 |
4 讨论 | 第62-64页 |
·中间序列的使用和选择 | 第62页 |
·反向重复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62-63页 |
·前景和意义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反向重复表达载体在烟草中的表达 | 第64-67页 |
1 材料 | 第64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64页 |
·植物材料 | 第64页 |
·植物培养基 | 第64页 |
·试剂 | 第64页 |
2 方法 | 第64-66页 |
·用于转化的根癌农杆菌的准备 | 第64-65页 |
·农杆菌LBA4404的感受态的制备 | 第64页 |
·电击转化农杆菌LBA4404 | 第64-65页 |
·烟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65-66页 |
·烟草N.benthamiana无菌苗的获得 | 第65页 |
·菌株的活化 | 第65页 |
·叶片的准备 | 第65页 |
·浸染 | 第65页 |
·共培养 | 第65-66页 |
·脱菌及选择培养 | 第66页 |
·生根培养 | 第66页 |
·组培苗的炼苗和移栽 | 第6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6-67页 |
·卡那霉素临界值的筛选结果 | 第66页 |
·转基因烟草再生苗的获得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A 本论文所用重要缩写词及中文对照 | 第73-75页 |
附录B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 | 第75-80页 |
附录C 常用的抗生素及使用浓度 | 第80页 |
附录D 常用化学试剂、分子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 第80-82页 |
附录E TSWV N基因测序结果 | 第82页 |
附录F TSWV G_N/G_C基因测序结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个人简介 | 第85页 |